发信人: dragon_son(龙之子)
整理人: daiqisi(2001-06-15 11:45:18), 站内信件
|
闲聊宰相 作者:lvchn(中华之子) 上传时间:2001-01-13 09:42:19 上传位置:广州社区-历史长河
宰相,宰意为主持,相为辅助之意,是辅助君主,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宰相或行使宰相职权的正式官名不同,可能是一个人、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
西周 ——设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为君王之辅。
春秋 ——齐国始设相,又称相邦、丞相、相国,有时设两人,为左相、右相。
战国 ——除楚国设令尹,其他各国则先后设相。
秦 ——设丞相,两人时分左右,以右为上,二世时一度设中丞相。
西汉 ——初承秦制设丞相,武帝时设中书令,昭帝时以大司马、大将军行使宰相职权
成帝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哀帝时三公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东汉 ——光武帝时三公改为司徒、太尉、司空。但中枢实权则是尚书令掌握,东汉末恢复丞相。
三国魏——初承东汉制,由三公负责行政,尚书令掌握中枢实权。曹丕称帝后,设中书监、中书令。
蜀——诸葛亮是丞相,蒋琬是大司马,姜维是大将军。
吴——设丞相。
西晋 ——设中书监、中书令。
南北朝——设中书监、侍中、尚书令,分管取旨、审核、执行等事。
隋 ——设内史令、纳言、尚书令。职权和南北朝的中书监、侍中、尚书令相同。
唐 ——初设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太宗时以左右扑射为名义上的宰相,以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参知政事行使宰相职权。
高宗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为相。
玄宗改左右扑射为左右丞相。
宋 ——初以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为首相、次相。
神宗时为尚书左扑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扑射兼中书侍郎。
徽宗时为大宰、少宰。
孝宗时为左、右丞相。
后在南北宰相府各置左右宰相。
辽金 ——设尚书令为宰相,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副相。
元 ——设中书令为宰相,常以皇储兼领,但形同虚设,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副相。
明 ——初设中书令、左右丞相。洪武11年废中书省,宰相终结,六部掌中枢大权。
成祖时,侍讲、侍读、编修、检讨等参预机务,形成内阁,协理政务。
仁宗后,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为辅臣,首席为元辅或首辅。
清 ——初设大学士。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名义上以大学士为相,实权则为军机大臣掌握。
宣统三年设内阁总理大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