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文化大革命>>"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主题:"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发信人: armstrongguy@GZ()
整理人: daiqisi(2001-06-14 11:32:26), 站内信件

标  题: "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Thu Sep 28 15:24:42 2000),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uduWolf (  渡狼--保护藏羚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Sep 23 14:41:35 2000) WWW-POST 
  
神话的革命与革命的神话 
—— "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李 钧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伟大的群众运动还是一场由意识 
落后、封建迷信的小农发起的民众运动?它缓和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的危机还是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 
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文版前言)这个问题一直困扰 
着人们。过去的一百年里,义和团的性质和意义一直随意识形态的变 
化而变化,先后在五卅运动前后、六十年代红卫兵运动和七十年代的 
批林批孔运动中被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它被神话化的程度,可以说具 
有了"象征"性。尤其以文革时期为最。学者徐友渔说:"就同一种族 
和传统而言,红卫兵运动和上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样的狂热和盲信,尤其是他们都自认为掌握了某种咒符而战无不胜 
,并且盲目排外,在使馆区闹事。"(《自由的言说》,长春出版社1 
999年12月版,第139页)那么为甚么义和团运动过去了那么多年以后 
又在文革中被奉为神话?他们之间有甚么精神上的联系? 
  
一 
  
  在我看来,义和团是"排外"的象征。他们要"消灭一切毛子",消 
灭洋人(大毛子)、中国的基督教徒和那些从事"洋务"的人(二毛子 
),及那些用洋货的"三毛子"。因为外国商品的进入打破了他们的小 
农经济格局,再加上一些天灾,活不下去了。但是每一个朝代里,老 
百姓活不下去并不是天灾或外国人的事,而是因为政府腐败。也就是 
说义和团一开始就把斗争对象选错了。他们排外,也与当时中国人普 
遍的愚昧有关。义和团认为中国的灾害是洋人传布异端邪教触犯神灵 
造成的,洋人"咒水飞符,摄人生魂","天无雨,地晒干,俱是教堂 
止住天。"洋人在陆地上建造铁路伤了"龙脉",洋人开矿放走了山中 
的"宝气",普遍地破坏了中国的风水,打乱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连慈禧"老佛爷"也认为"教士把药与中国人吃,中国人的心就变了。" 
(《清宫二年记》,《东方杂志》第10卷4号)。义和团排外是盲目 
而绝对化的,一切与"洋"有关的他们都反对:教堂、铁路、电杆、电 
话电报、商品、宗教文化、学堂、银行、火轮船,甚至在战斗中他们 
也拒绝使用洋枪洋炮。他们把这些东西当作是外国人奴役中国的象征 
。他们甚至要求大家都用火镰、硝棉来引火,而打杀那些用火柴的。 
他们杀传教士,打杀教民,对于那些已死的传教士则开墓挖尸。 
  
  义和团"扬言奉旨杀洋人"(《义和团》1册第127页),宣扬"义 
和团民是忠臣",被看作"民气"的象征。对于张之洞等人反对用义和 
团打洋人及对各国同时宣战,"老佛爷"认为:"法术不足恃,岂人心 
亦不足恃乎?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义和团》1 
册,第48页)为了表示对义和团的支持,每日处理完政务后,她老人 
家"必将神团咒语诵七十次"(《义和团》1册,第98页)。真是病急 
乱投医了。实际上义和团被利用了:载漪、刚毅与慈禧太后扼杀了戊 
戌变法运动以后,对于光绪帝极为不满,又搞"己亥建储",但因各国 
公使反对而终止。于是他们对各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怀恨在心, 
要利用义和团向洋人撒气,然后再搞个宫庭政变,杀"一龙二虎三百 
洋",使清政府变成一个完全的保守派政权。义和团在其中起的作用 
就可想而知了。 
  
  义和团打砸抢,显示出一种破坏欲望。"团至县署抢夺,并开狱 
放囚,又入府署、道署,肆行蹂躏,并在道府县大堂设坛。……总团 
率众齐至督辕,向制军索马与军械。……制军及各署有马者,皆为团 
索去,并向各富户索马鞍等物,候补公馆,稍有声望者,皆登门索取 
食物,无敢不应。"(《义和团》2册第143页)"店铺招牌铜片晶莹, 
则呼为金,撵之而去;见牛肠,则以为人参,大 两类?。"匪徒乘乱 
,烧抢迭出。"(《清德宗实录》第464页)抢教民之财物是常事,坐 
地卖所抢之物亦有之。他们称"所烧皆奉教之家,并未延及良民。"( 
《庚子记事》,社会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3页)在义和团的逻辑 
里,教民非良民。这也就为他们的滥杀找到了理由。宋家河教案是其 
中最著名的一例:1900年7月15日开始,义和团进攻聚集在宋家河的 
三千多名教民;三天后陈泽霖又带2500名新军加入;到20日,义和团 
用炸药包炸毁围墙攻入,杀死了所有做最后抵抗的修女,然后对困在 
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烧,只有五十人从窗口逃出;加上被 
陈泽霖带回北京的、被义和团卖为奴隶的、夜间逃出的,只有五百人 
幸存。陈泽霖却因之被慈禧官加到二品。([美]魏扬波《义和团在天 
主教世界中的形象》。见《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 
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版。以下简称论文集)这种杀戮,迫使教民 
成百上千,乃至上万人,以村寨或教堂为依托武装集结,与团民互相 
攻杀,到处是战场,处处闻杀声。投入反击八国联军正面战场的团民 
反而不多。(周源《中国近代社会的两种爱国观》,论文集)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也显示出它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俄国趁 
义和团之乱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使各国 
在中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才使中国暂时免于被分割的局面,但是中 
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却下降到了最低点。四亿五千万两的赔款,加上利 
息,达九亿两之巨,这几乎使中国经济走向了崩溃。义和团的行为, 
使世界认为中国是一个不文明的国家;外国列强则在中国人心中产生 
了一种不可战胜和高人一等的印象,这极大地损伤了中国人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中国人原有的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从此不仅不在了,而且 
变为对外国人的恐惧和奉承。 
  
  那么义和团直接反对的目标--传教士和它的教民,是否因义和团 
的打击,从此在中国消失了呢?大谬不然。清政府统治的最后十年, 
来华的传教士有增无已,他们甚至以来到中国这样险恶的地方作为自 
己献身上帝的最真诚的表现。而且"被毁之数千教堂,又皆重建,轮 
奂一新,较前尤壮丽矣。""进教领洗者,日增月盛",教徒人数从190 
0年的80万猛增到150万。(《圣教史略》第553页) 
  
  因此,我不称义和团为"起义"或"革命",因为它没有带来新的思 
想、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文化制度。实质上"义和团运动实际上 
是一场大规模的巫教运动,它更多地是传播一些特定的巫术手法…… 
"而且"义和团起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义和团从未造满清统治 
及清王朝的反。实际上,贯穿于义和团运动的最常见的口号是'扶清 
灭洋'"。(《义和团的起源》,英文版序) 
  
二 
  
  文革期间,首先是红卫兵将义和团运动奉为神话。 
  
  1967年,服从当时政治上的要求,神话化了的义和团彻底取代了 
历史的义和团,意识形态标准成了历史评论的唯一标准。"在甚么场 
合对义和团采取甚么态度,如何评价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成 
了衡量人们是否坚持党的路线的唯一标准,而且更广泛的意义上,成 
了估量人们是否忠于革命,是否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甚至成 
了评估人们是否对祖国忠诚的唯一标准。"([美]柯文《有争议的往 
事:作为历史与神话的义和团》,论文集)《文汇报》1967年4月14 
日发表的《赞"红灯照"》(《人民日报》4月17日转载)是当时评"红 
灯照"的第一篇文章,主要的观点就是要保卫文革及其化身红卫兵, 
而反对头号敌人刘少奇。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对义和团和红 
灯照持甚么态度是衡量一个人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的试金石。在这一 
年的4月份,《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分别整版刊载红卫兵颂扬红 
灯照的文章和历史学者整理的义和团史料。当然其中不包括关于义和 
团降神附体、"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板凳当马骑、高粱叶当刀"等 
迷信的东西。 
  
  在运动形式和运动实质上,红卫兵和义和团有着许多共同点: 
  
  红卫兵也与义和团一样盲目排外。破"四旧",对古今中外"封资 
修"的东西统统粉碎,"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包 
括现代科技在内的一切都是他们打倒的对象;学习毛泽东"无法无天" 
,"头脑中毫无尊重宪法和法律、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宗教 
自由、保护财产和住宅不受侵犯这类意识。……对他们而言,毁庙宇 
、砸教堂,乃至火烧英国代办处,都不是罪行,而是革命行动。"( 
《自由的言说》第152页) 
  
  义和团的目标不仅是把洋人"三月之中都杀尽,中原不允有洋人" 
,而且要"分队赴各国扫平巢穴,直待九月间,便可斩草除根,天下 
太平矣。"(《庚子纪事》,第15-16页)红卫兵们也是同样满怀革命 
豪情,不仅要在中国革命,还要输出革命,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 
受苦人。甚至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可怕。 
  
  义和团信神,在他们的神谱中,诸神五花八门,可谓全神崇拜; 
义和团也要求团众对领袖盲目服从。红卫兵则一边唱着"从来就没有 
甚么救世主"一边造神,"一神论",那就是我们的大救星、红太阳, 
包括这种一神论的理论基础--历史主义决定论和英雄史观。"谁反对 
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讨之"。 
  
  他们又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义和团被保守派用来反对改良派 
和外国人。红卫兵被用来反对中国一号"走资派、叛徒、工贼"刘少奇 
。 
  
  义和团是野蛮无知的,红卫兵也是。红卫兵以粗暴为美,鄙弃文 
化学习,崇尚军人和武力,焚书、纠斗"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手执长矛、冲锋枪捍卫"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毛泽 
东思想。 
  
  义和团打砸抢,红卫兵也是。例子举不胜举。仅以红卫兵"彻底 
摧毁孔家店"为例,最令人发指的是掘坟曝尸。这使1949年去台湾的 
孔德成先生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回大陆,而是在日本等地与他留在大陆 
的姐姐孔德懋会晤。"无论如何,不该把别人祖宗的尸体从坟中挖出 
来吊在树上。"何况还要在尸体的某些孔穴中抠挖以发现甚么宝器。 
  
  在1974年到1976年的批林批孔批儒评法运动中,义和团再次成为 
象征物。江青之流要用义和团精神来根除所谓"与儒家思想相联的官 
僚主义旧习惯、旧倾向",主要目标却是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改革 
和调整。他们高扬法家"上农除末",唯重"耕战"、"盐铁官营""利出 
一孔"等经济专制主义思想,配合关闭巿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继续 
使中国经济向后倒退;他们主张除尽多疑好清议的"儒生",反对白专 
,提倡读书无用论,"不学ABC,照样当接班人";他们高扬秦始皇精 
神,而且还说他不够严厉,"秦始皇只坑了四百个儒,镇压反革命不 
彻底"。 
  
  这一时期对义和团精神的高扬也同当时持续的反苏防修有关。我 
所看到的反映义和团运动的"革命历史小说"《义和拳》(冯骥才、李 
定兴着,1975年第一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正是这一时期的 
意识形态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那里主要表现了义和团反对"老毛子" 
沙俄及其它洋人的事迹。书中当然不提义和团的一部分人曾经口念八 
字咒语,自称"真空家乡,儒门弟子"。(潘相《邪教戒》) 
  
三 
  
  那么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之间有何联系?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农民革命、造反有理、反帝主题、妇女解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领导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农民作为" 
革命先锋"当然处于意识形态保护之列。毛泽东在1927年写《湖南农 
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就对农民的"革命先锋"角色进行了论断,认为 
"贫农大群众……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 
那么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这样的 
论述是具有定性作用的。尤其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以后,在中国渐渐 
出现了"人民崇拜",在农民面前,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批判 
理性。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也由于毛泽东在中国的地位,没有 
人敢于对农民问题提出异议。这也就使中国人对农民身上的许多弱点 
讳疾忌医。这也就是"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压倒了启蒙"的原因吧。虽 
然毛泽东曾在1956年提出过"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但是随着中国 
建设形势的变化,中国一方面把农民推崇到了一个"神话"的地位,另 
一方面却是对农民的最大的剥夺,这一点从五六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中 
可以看出。 
  
  义和团在六十年代被神话化的另一个原因是论证"造反有理"论。 
这是毛泽东的"不断革命"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中给出了他的关于"革命"的定义:"革命是暴动,是一 
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个定义是不周延的,不用说 
别的,如果用这个公式去比较中国古代的农民运动,都可将之称为" 
革命"。可是我们又看到每一次农民运动的胜利,都没有使中国发生 
质变,相反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按照马克思的严格意义上的"革 
命",应该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改变,才能称得上革命。这里毛 
泽东实际上把革命简化了,成了革命﹦暴动﹦造反。因此他鼓动红卫 
兵造反,想以此来避免以往的农民运动胜利后的变质问题。加之后来 
所谓的"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革命是人民的盛大节日"论,更 
使"革命"具有了"神话"地位。但事实上,当红卫兵、农民等都成了他 
的"革命手段"的时候,这些群众运动就变成了运动群众,"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可以为证。而一旦毛泽东看到,群众并非他富有诗意的 
想象中那样具有创造性时,他失望了,红卫兵也只好在造成极大的破 
坏后被赶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而且希望他们在"广阔天地,大有可 
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几乎与所有西方国家都断交了。 
苏共二十大以后的中苏交恶,尤其是六十年代大论战后,毛泽东心中 
燃起了除反帝以外的"防修"观念。在经济上他提出了自力更生思想, 
在国际依存关系中他反对南斯拉夫和苏联与西方"和平共处"原则,( 
著名的"九评"中的第六评是《两种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明确了这种 
分歧)使中国再回闭关锁国境地。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莫过于民族 
精神的提倡,加之信息封锁和思想改造,中国人的仇外、排外情绪是 
十分高涨的,就连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中国的宣传也给人造成了 
这样的印象:美国这只"纸老虎"害怕中国,他们在"倚门卖俏,频送 
秋波"。这个形象在中国的象征意味是不言自明的。这也显示出中国 
人心中重新增长起来的排外情绪,"国家主义"成了"神话"。这显示出 
中国人很难处理好战争中的反帝与建设时期的对外开放、盲目排外与 
现代化过程中的国际依存之间的关系。这是长时期内都无法改变的, 
20世纪90年代所谓反映中国民意的《中国可以说不》之类书籍的"畅 
销"正反映了这种现象。但是,现代化之路真的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国际化的大潮会因为一国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往回流吗? 
  
  义和团再次神话化的另一原因是妇女生产力解放问题。这是批儒 
评法中的一个附带问题。很多西方女权主义者在六十年代将中国看作 
是妇女解放"圣地"。"在当时美国妇女运动的高潮中,美国女性主义 
者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在我国对外宣传的影响下,她们认为中国的社 
会主义革命使千百万妇女的命运起了深刻的变化,一时间中国成女性 
主义者向往的妇女解放圣地。"(王政《美国女性主义对中国妇女史 
研究的新角度》,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第259页, 
三联书店1995年版)中国妇女解放之路在她们看来简直是一个"神话" 
。这是西方人对中国国情的误读。事实上,红卫兵在江青支持下主要 
做了对于红灯照的宣传。在义和团的记载中,有关红灯照的极少。而 
且把红灯照当作中国妇女解放或反抗压迫的代表又是一种"误读",因 
为红灯照也显示出妇女地位的低下:义和团在做法的时候,不许妇女 
出屋、下炕、上街,不许在院内泼秽水,妇女不得执香行礼。一次, 
义和团烧教堂延及民房千余间,义和团里的人就说:"方焚教堂时, 
有对过某姓妇,出门泼秽水,法术被冲,遂殃及。"(《义和团》2册 
,第32页)因而众人皆骂该妇。红灯照之所以在义和团内被抬高,因 
为这些女人身上有"秽"所以不怕"秽"。义和团做起法来,洋人或教民 
如果用狗屎橛子或女性秽物向他们扔过来的话,法术就不灵了,就不 
能"刀枪不入"了。"义和团法术虽大,然尚畏秽物,红灯照则一无所 
忌。"(《义和团》第163页)红灯照只不过是义和团克敌的一种"镇 
物"。 
  
  从红卫兵把义和团当作"神话"的革命,到对"革命"的神话,显示 
出文革的偏执和狂热。但是,红卫兵、造反派的参加者中至今仍有许 
多人不后悔当年的"革命行动",甚至当他们回忆往事时还充满自豪和 
留恋。在对义和团问题上,同样也有所谓新左派使劲把义和团与"爱 
国"、"革命"挂在一起。可是我有一点最基本的看法:只有破坏而没 
有建设的运动,既不是爱国,也不是革命。至于"民心",鲁迅先生说 
:"……人问:金人有狼牙棒(打人脑袋的武器),宋有甚么,却答 
曰,'有天灵盖'!自宋以来,我们终于只有天灵盖而已,现在又发现 
了一种'民气',更加玄虚缥缈了。但不以实力为本的民气,结果也只 
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自暴自弃当作了得胜。… 
…我们仔细查察自己,不再说诳的时候应该到来了,一到不再自欺欺 
人的时候,也就是到了看见希望的萌芽的时候。"(《补白》)今天 
,我们应该明白了:不要"神话"革命,也不要把"革命"神话化;象" 
革命"等整体主义的想象和实践最终证明,只能是乌托邦;一个社会 
的发展需要"零星工程"和渐进;暴动式的或所谓灵魂深处爆发的"革 
命",绝不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义和团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绝对不 
会比震旦、辅仁、天津工商学院这几所教会大学和上海的广慈医院所 
起的作用大。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死亡、经济倒退,使中国前进的脚步 
出现了倒退;其作用,与文革中自杀的知识分子如翦伯赞、储安平、 
邓拓、吴?、老舍、范长江、谢家荣等可能起的作用相比,也不可同 
日而语。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2.147.19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