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dsmart(六辔如琴)
整理人: xiur(2001-06-13 22:29:13), 站内信件
|
(这不是一个文章,它没有主题,就是我坐在这一时的胡思乱想,乱七八糟,而且跑了题。别拿文章来要求它)
“是的,我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儿被吊在笼子里,当孩子们问她‘西比儿,你要什么’的时候,她说‘我要死’”
这是《荒原》的引言。艾略特不愧是个天才,我从没见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用一个引言如此贴切如此完美的概括了自己作品全部的意图。
这句话来自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的《萨蒂利孔》。西比尔是古米的预言家,曾在《埃涅阿斯记》中引导埃涅阿斯穿越冥府,阿波罗许诺她可以永生不死,只要她的手中有沙土,他就可以一直活下去,但她忘记了向阿波罗要永恒的青春,于是她永远不死,却永远地衰老下去,日复一日,形容枯槁萎缩,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艾略特以西比尔来象征二战后西方世界普遍的精神状态,没有希望,没有活着的冲动,却又没有值得死去的痛苦,在生和死之间的阴郁的真空和疲惫中,不断的颓唐衰败下去时那片死气沉沉的荒凉景象
仔细想想在人和神打交道的历史中,无一不是以被欺骗,被戏弄告终。神的恩赐不是免费的,他更像一个高利贷者,或者是一个奸商。人在获得许诺的时候出卖了自己,但最终的结果是,他的出卖将一无所得,在神的眼中,凡人只不过是一个畜生,像我们训练的冲向猎物的猎狗,一旦人们看到它衰老了,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就会变得异常的冷酷。世界就是这样,冷酷者生存,在神中也是这样,朱庇特阉割了自己的父亲,并把他从奥林匹斯山上投下,从而夺取了众神之王的地位。并压制了自己的兄弟海神波塞冬和冥王哈得斯,朱诺为了保持自己天后的地位,迫害了无数的凡间女子和女神。我们祈祷的就是这样一群血淋淋的畜生。上帝可以让亚伯拉罕弑杀自己的儿子来检验他对自己的忠心,我们并不是神的爱子,我们是神饲养的鬣狗。无论我们怎样证明自己的忠诚,都免不了进屠宰场的命运,因为神对我们的许诺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就像我们让狗学动作时用的牛肉干一样。神毕竟只是一个象征,就像我们崇拜的无形的社会。我们盲目忠诚的抽象物。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起了平克弗洛伊德的《飞翔的猪》。这个作品用三种动物象征了人在社会中的命运,狗,忠诚耿直,羊,温柔顺从,猪,油滑,乐天的生存。但这三种动物都有着相同的命运,被宰杀。无论你是忠诚的,顺从的,不惹是生非的,等待你的都是同一个结局。
“……
谁被降生在房中满是疼痛
谁被教训不要向喜欢你的人叫喊
谁被一个男人供使驱谴
谁被训练有素的人们降伏
谁被适应于颈圈和锁链
谁被给了个站位
谁被从群体中驱赶
谁在家中感到自己是个陌生人
谁最后的结局是跌落在地面
谁被发现在受话器上死了
谁被绑在石头上在水中淹死
……
上帝是我的牧羊人 什么都不用再想
他让我躺下
穿过牧场的绿色 他带我走过寂静的水
他用耀眼的刀子 把我的灵魂解放
把我悬在高处的钩子上
把我皈依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看哪!他有多伟大的力量 多伟大的食量
然后 那一天来了 我们这些卑贱的人
通过静思 和伟大的奉献
掌握了 这神奇的艺术
看哪!我们将升起
然后 我们让没用的眼睛哗哗流泪
……”
这是狗和羊的命运,忠诚和顺从,但忠诚也会转变成背叛,顺从也会改变为反抗。如果他们感到了不公,感到了命运的戏弄。而猪什么都不会,它知道自己会死,所以它要活的舒服。它对自己的命运了如指掌,也许它比狗和羊更早的看出了欺骗和刀子。但它顺从,只为了舒舒服服过它有限的日子。它的顺从是堕落的顺从,并不象羊那样纯洁,猪太聪明了,不会干任何威胁到它泔水的事。
“你听见新闻了吗?
狗死了!
你最好呆在家里
做叫你做的事
如果你想变老 那就让路吧……”
“你听见新闻了吗?狗死了!”这是给狗和羊听的,或者是高高在上的神喻。听见了吗!狗死了。如果这声音来自民众那它就是“听见新闻了吗,狗死了!,你身边的人死了,那个忠诚的人死了,那个耿直的人死了。”如果来自神,那就是“你听见新闻了吗,狗死了,有牙齿的都死了,谁都难逃一死,最好放聪明点。狗已经死了”狗会咬人,温顺的羊也会用犄角顶人。如果感到了他们的忠诚被戏弄。狗和羊可以想到身后更多的狗和羊,狗有牙齿,所以它知道死是它的命运。羊很顺从,所以羊从来就是牺牲。猪只有一个能嗅到食物的大鼻子。它只知道活的舒服。所以狗和羊会警惕这种疾病的感染。
“你知道我在乎你发生了什么
并且我知道 你也在乎我
所以我不会感到孤独
像石头一样沉重
现在 我已经找到安全的地方
来埋葬我的尸骨
傻子都知道狗得有个窝
一个避难所 把飞翔的猪挡在外面。”
作品的最后狗和羊都似乎看到了真相的微光。所以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命运。作品的第一句是“如果你不在乎我,那我也不在乎你,守侯,飞翔的猪来临……”但现在他们不需要猪了,他们都对猪有了警惕。也感到了彼此的存在和相互的需要“你知道我在乎你发生了什么,并且我知道,你也在乎我。所以我不会感到孤独。”
“把飞翔的猪挡在外面!”
---- “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