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apaguo(蜗牛)
整理人: xiur(2001-06-13 22:06:43), 站内信件
|
《摩诃婆罗多》(摩诃意思为伟大,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王名)是一部篇幅庞大的叙事史诗。全诗共十八篇,约十万颂(颂,古代印度诗体,一颂两行,每行十六个音),相当于《荷马史诗》的八倍。传说作者是毗耶婆,但是从史诗描写的时间跨度来看,很难说它出自某一个人的手笔,所以印度文学家推测它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加工而成的。
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写婆罗多的后代堂兄弟之间争夺王权的斗争,婆罗多的后裔中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持国,是个盲人,生有一百个儿子,族名俱卢;弟弟名叫般度,生有五子,族名般度。持国和般度的父亲死后,般度继承了王位,但是不久以后,就离奇的死了,由于他的儿子没有成年,所以持国就当上了国王。过了几年,般度的长子坚战长大了,他去找持国,要求持国把王位还给自己。但持国的长子难敌也想继承王位,就怂恿父亲拒绝坚战的要求,于是,婆罗多族内部纷争便明朗化了。首先,难敌企图纵火烧死般度五子和他们的母亲,由于有人事先通风报信,般度一家得以幸免于难,从此般度一家逃到民间去生活。在民间流亡的日子里,般度五子娶了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并且有了盟国。由于这种情况,持国只好同意和般度五子分治王国,但他只把荒凉的西部分给了般度族。般度五子开辟国土,扩张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难敌见般度族日益强盛,但再次耍弄阴谋,他派人去和般度五子赌博,在骰子上做了手脚,于是般度五子在把一切都输光了以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全家沦为奴隶,二是流放到黑森林十二年,他们选择了后者。在十二年流放期满以后,般度族坚持索还国土,他们在召集盟国的军事会议上,决定派黑天去和俱卢族谈判。但是难敌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谈判破裂了。于是双方各自联络盟国,在“俱卢之野”(今德里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周边的许多邻国也加入了战争,战斗持续了十八天,最后难敌战死,般度五子获胜,般度的长子坚战登上了王位。史诗到这里就结束了。在后记里,般度五子登雪山修道,四个弟弟、在途中先后遇难,只有长子达到天堂。
这部史诗描写了一场大规模的家族内战,所以又被称为大史诗。我国目前还只有从英文转译过来的诗体和散文体的故事摘要。《摩诃婆罗多》有中大量的印度古代的各种知识和文学材料,以及当时社会面貌,时代矛盾和多种哲学流派等等。所以它除了具有文学意义以外,还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两千多年来,大史诗从思想,生活,政治等各方面影响了印度人民。
---- /^\ /^\
{ O} { O}
\ / \ /
// // _------_
// // ./~ ~-_
/ ~----~/ / \
/ : ./ _---_ ~-
| \________) : /~ ~\ |
| / | | :~~\ | |
| | | | \___-~ |
| \ __/`\______\. ./
\ ~-______-~\.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他山高水又深,嘿哟嘿嘿嘿哟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