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一知半解文集>>初悟《六祖坛经》系列>>初悟《六祖坛经》(22)

主题:初悟《六祖坛经》(22)
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5), 站内信件
初悟《六祖坛经》(22)

☆☆☆个人意见☆☆☆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
六祖大师之顿教法门是传大根器者的。所以小根器者一闻此顿教就心是怀疑,就如那草木一样,一得大雨就连根也被拨起。
所以对小根器者本是不传此顿教的。但六祖很是慈悲,令我们可以得此顿教。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六祖一上来就说过了,般若之智,是平等的,是人人都一样的。和佛也是一样的。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无论是大根器还是小根器都是有一样的般若之智。无有差别。
就如凡夫和佛的本性是一样的一样。凡夫悟了就成了佛。
小根器和大根器也是一样,不要说我一闻经不悟,是小根器就是不合得此顿教。我要去修别法了。
这样的观点真是要不得啊。但这样的观点是很多人有的。
其实就是不悟凡夫和佛本是一样的。更加无差别。那就不用说小根器和大根器者更加是无差别的了。
有人还是会怀疑的。怎么这样了还会怀疑呢?哈~~小根器啊~
所以六祖不得不再说明白一点了。小根器者和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六祖真是明白人啊,明白我等心中所想,就在这大怀疑上为我等打破。
合十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
原来是邪见障重,#五见之一,十恶之一,十随眠之一。指否定善恶因果理法的僻邪见解。#
#指障害涅槃、菩提,遮害出离之烦恼#
只见世间颠倒见,把世间认为是对的,但实际上你心中本来知道是错的,看成了对的。
对所见所思所感都生出了烦恼,这些就根深于世间的烦恼。就象是乌云遮盖了太阳一样。
不得见到光明,见不到智慧的流畅。
要等到大风吹起,(因缘际会得大善知识吹起大风)云开见日。
当下就明朗了。
般若之智是无有大小的,对于我等众生来说,是因为迷悟不同,有的在迷境,有的就悟了。
所以这样才分出了大小智慧,和大小根器罢了。
所以不要错误六祖分大小根器来度人成佛。六祖只是接大根器者。
如是作这样的看法就是邪见了。
如当下就明白了,大根器者和小根器者实是一样的。不要作分别心。
六祖在这里把所有的因缘都说明了。所以就算你现在认为是要分小根器和大根器,那只是你的邪见障重罢了,等到“大风”吹起时,当下就明了。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未悟迷心于外见者,用修行来求佛,认为自己借用这样的修行的方法就可以成为佛了。
但不去体悟自性本心,这样就是小根器的所为了。
若是开悟顿教了,不执着于用外修的法门来求佛了,于心中常起正见,不被邪见迷惑。
心中清静不被烦恼尘劳所染,这样就是见性了。
这里先要说的是,不要认为六祖这样说了就是说明不要这些正法修行的法门了。
是要不执着于这些正法修行的法门。
在后面的经文更是有说明,真是时时都感到六祖的慈悲,不时说明怕我等会错了意。
把后面一段提上来看看好了。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
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嫠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
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

愿不被修行执,是我等在修行。

合十


(待续……)


释:

善根淺薄的人,聽聞這種以心印心,直指人心成佛的頓教法門,就像根性小的草和花木,若遇大雨而自倒露根不能生長。本來雨是幫助草木增長的,可惜因其根淺,不堪受用。而善根薄弱的人也就像這情形一樣。

本來愚癡人和大智人的般若智慧是沒有分別,只因一個會用,一個不會用罷了。為什麼小根小智的人聽聞佛法而不開悟呢?就因他邪見無明深重,不生信心,障礙了聖道。就像太陽被烏雲所遮蓋著,風吹不散,故陽光不現。太陽光就是你自性的般若,烏雲就是你所有的邪見和煩惱。 

般若的智慧也沒有大小的分別,就因眾生習氣深,造業重,故迷了。若習氣沒有那麼深,所造的業沒有那麼重,就會悟了。迷人心外求法,向外馳求,而不知自性般若本具自性佛,向外找佛,所以愈找愈遠。沒有明白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小根的人。

若能聞頓教而即刻開悟,不執著,不向外馳求,自性自悟,自己明白自性的般若,在自己心裡常起正知正見,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不起煩惱;沒有煩惱,自然就沒有塵勞,這就是見性,因它不被煩惱塵勞所轉。


解:

(二十二)苦旱三年,百物盡枯,忽而逢兩,頓成甘露,但大樹非小雨可救,大雨又非小樹所堪,勢不能兩全。說般若法,小根人聞之,定然驚怖,以先有見存也。故人不可有成見,世事無定義,是非乃假名,甲以為是者,乙未必是也,能通達之,則不執取堅固,無住之妙用斯顯。雲覆於日,日無增損,煩惱塵勞,何礙本性,但必悟見本性,本來不能污染,方可通達無餘。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邪见】【障】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
《佛心医术》fxys.126.com以禅为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