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学生时代>>〖思想时刻〗>>堕落的北大文化

主题:堕落的北大文化
发信人: alan-cc()
整理人: dyldm(2001-06-12 17:31:03), 站内信件
标题:堕落的北大文化 [6月10日,7:58]
5 月2 日晚,被北大学生呼为“星爷”的香港喜剧电影明星周星驰亮相北大 
百周年纪念堂,按照《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报道:“近3000张面额5 元的门票在 
一个小时内售罄,这几乎可以说是北大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还说“有很多情 
绪激动而又没有入场券的星迷为了能够进场竟然对百年讲堂入口进行围攻,险些 
造成流血冲突”,读到这些学生如此狂热追星的报道,我感到一种揪心的悲哀和 
深深的忧虑。 

  真没想到神圣庄严的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竟然为一个素以糟蹋中国文化为乐的 
香港艺人提供表演场所,真没想到一个搞笑的、痞子气的香港电影明星竟然在被 
称为“天之骄子”的北大学生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真没想到被誉为中国最高学 
府、中国思想摇篮的北大竟然也是一个培养追星族的窝子。崇尚个性、特立独行 
的北大精神在那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北大文化传统在哪儿?崇尚科学、追 
求卓越的的北大学子风采在哪儿?从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学生们的疯狂追星表演上 
看,这些全都丢失了! 

  这些年北大的文化是堕落了,思想的深邃锋利没了,做学问的书卷学究气没 
了,关注国计民生大事政治热情也没了。学生关注的热点是怎样考托福出国,怎 
样兼职挣钱,怎样拿各种资格证书为将来找高薪水工作做基础。当然追星也是北 
大学子的爱好,这次捧周星驰只不过是他们“追功”的一次体现。恋爱、卿卿我 
我、租房同居,更是他们所热衷的生活,前不久网上还讨论学校饭堂该不该禁止 
恋爱的大学生互相喂饭的问题,可见其火候已热到何种程度了。 

  北大是个出思想家的地方,素以产出各类知识名人而著称,蔡元培、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胡适、马寅初等人都是与北大连在一起的著名人物,现当代的著 
名学者王国维、林纾、黄侃、梁漱溟、刘半农、冯友兰、顾颉刚、钱玄同、季羡 
林、王力等大师级的学者都出在北大,就是今天出自北大的名人也不少,学界风 
头很健的钱理群、陈平原、厉以宁、张维迎及所谓的北大四才子余杰、孔庆东等, 
都是思想界的名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神圣高雅的学校,百年纪念讲堂里就是学术 
大师的演讲竟也赶不上一个“无厘头影星”有吸引力,你难道不觉得奇怪,感到 
悲哀吗?我想不通北大的学子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失去自我、而表现得那么狂热去 
追一个影星?我向来对青少年追星持宽容态度,但我不能容忍北大这样培养精英 
文化的学术神殿的地方也在培养大龄追星族。 

  而且从媒体信息得知,追周星驰还不仅是北大学生,清华为没能请到周星驰 
而懊恼不已,清华的网站“水木清华”便是炒作追捧周星驰的作俑者,网上一搜 
索,以周星驰为内容的网站多的不可胜数,而这些网站大多是大学生们建的,这 
更是令人悲哀的消息。我看过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春 
光灿烂猪八戒》等影片,周星驰式的幽默已领教过了,的确他的东西看了使人轻 
松的一面,荒诞不羁、嘲弄一切,解构一切,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动,因此周 
星驰被一些人认为是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但他痞子式的调侃一切的风格,使人乐 
过之后更多的是不舒服,感觉的是一种文化的失落。没想到的是他这种“无厘头” 
风格在今天大陆学生中得到如此的狂热追从,听说《大话西游》里的语言成了网 
上和大学生感情生活中最通用的话语,的确令人费解,也使香港的影人包括周星 
驰本人受宠若惊、不思其解。 

  分析一下这种堕落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恐怕与我们今天所遵从的教育思 
想和我们的思想禁锢有关。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大学生们疲于在知识的大 
海里遨游,出国、就业、考试、学费等压力使他们不堪重负,需要一种轻松的娱 
乐形式来松弛情绪,再加之国家不欢迎大学生有独立的思想和干政的热情,八十 
年代的政治风波之后,他们的政治热情消退了,过剩的精力、思想只能蜗居在个 
人情感的小天地里,而周星驰式的反叛调侃幽默刚好是他们青年热情的释放场所, 
一切都是假的,都可以调侃、反讽,只有爱情不朽。周星驰热是北大文化的悲哀, 
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实际上这么批评北大,似有欠公正,北大文化里高雅博大的成分也有一些, 
前不久有机会看了一场学生编导演出的莎翁名著《无事生非》,编导的好,学生 
业余的演技也很不错,整个演出观看的氛围也很好,但遗憾的是这么好的戏仅能 
在图书馆的一个只有不足200 个位子的大教室演出。要说经典、高雅、欢快,这 
个戏全占了,要是这里面的台词作为大学生恋爱的流行语汇倒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这种高雅的文化在北大仅仅是支流,与3000多人捧“星爷”的场面比起来太微 
不足道了。 

  北大是我从小就仰慕的学术神殿,现在终有了鄙视北大的理由了,倒不是我 
吃不上葡萄说葡萄酸。媚俗化的文化倾向在一代大学生身上蔓延,这种苗头值得 
关注,它不仅在消解我们大学的思想学术权威,还将会慢慢地来阉割我们的民族 
精神和力量,这是一种慢性文化毒药。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