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prgirl>>爱得死去活来——同性恋电影《爱德华二世》

主题:爱得死去活来——同性恋电影《爱德华二世》
发信人: prgirl(prgirl)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9-01 12:09:04), 站内信件
爱得死去活来
——同性恋电影《爱德华二世》(1991,英,导演:德里克·加曼)

    同性恋到现今社会还是不相容的,但毕竟已经上到了可以公开评说的地位,不用再偷偷摸摸在研究室里冠以“某某亚文化”的研究课题才可以稍稍涉及。也许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其实就是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同性恋的地位已经渐渐提高,换一个角度说,是理解和接受的人开始增多,他们不再是可以遗忘和忽略的一群。《爱德华二世》作为同性恋题材电影的先驱,在为同性恋者呐喊的行列中,是相当有力量的一分子。

    电影拍摄的年份是1991年,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十三、十四世纪时古老的英国皇室。故事时间的跨越注定了一切都要脱离时间的限制。所以在场景的布置安排,人物的衣着行为语言中,无不充满着滑稽夸张的矛盾。富丽堂皇的皇宫演变成萧瑟的城堡;封建贵族堂而皇之地穿戴着现代的礼服趾高气扬;历史上据说是荒淫无度的爱德华二世成为了追求爱情的专一君子,尽管他的爱人是来自乡间的贫困男子;故事的语言全部用莎士比亚时代的诗句作为对白。一场惊天地、泣鬼神,跨越等级性别的恋爱就在这样的畸形社会里苦苦挣扎。德里克精心安排的矛盾正处处揭示了,当今同性恋者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夹缝中艰难求存,得不到理解,没有社会地位,因为爱情取向与世俗的偏离而被迫居于被讥笑、排斥甚至是压制的悲惨状况。影片里向我们展示了一对同性恋人的悲惨经历,即使是贵为皇帝的爱德华二世一旦触动了这一个世俗的界线同样无法被社会容纳。

    影片里的隐喻和象征是刻意的。皇后与贵族所代表的是世俗势力,他们在颠覆与篡位的过程中可谓丑态尽露,相互的利用、欺骗、残杀是导演对其狠狠的鞭挞,而这种丑陋恰好与国王纯真的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警察与示威者的冲突象征着同性恋者在现今社会的抗争,其激烈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为某些政治利益而战。现代的示威场面用到古老的时代背景之中,让人发笑也让人思考:在历经这些世纪之后,同性恋者的地位究竟有没有变化?热烈的双人舞展现着同性恋者们热烈的爱情追求,在不少的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里都不约而同的用到舞蹈去表现同性恋者的感情,如香港的《春光乍泄》,法国新浪漫电影《佳作》(Beau Travail),都会以不同的舞蹈曲折发映同性恋者的心理和感情世界。只要观众的思维也随着影片刻意人物和时代背景的扭曲中转变,就可以理解导演的深意和曲折的表述。

    影片中还有不少揭露同性恋者受虐的场面,例如吮舔性器官,囚禁,虐待鞭打,灌水银等等的酷刑都会提及。在电影故事里,最终,国王的爱人还是被迫害至死,一方面这是对同性恋者惨剧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导演对现代社会对同性恋者压迫的控诉。本身作为同性恋者的导演在这部片子里融入了自己对同性恋者处境的切身感受和对社会压力的奋力反抗,一方面是在表达他们的困境,一方面也寄托了导演自己的理想。在影片的结局,尽管一对同性恋人无法相守惨遭生死相隔,但导演还是安排了一个略带滑稽的结局,由国王的儿子去惩罚谋权篡位的叛徒和残忍的皇后。夺权的叛臣与恶毒的妇人被囚禁在牢笼里,一面绝望的神色,而目睹整个残酷压迫过程的国王的儿子在笼子的顶部穿戴着女性装束饰物以鄙视的姿态面对笼子里如禽兽的男女,寓意着对一切不予理解的丑恶的势力的鄙视和嘲笑,也寄托了导演德里克希望同性恋者的抗争可以取得世界认可和胜利的信心。

而让笔者欣赏的是在整部片子里,纯粹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同性恋者爱情的甜蜜、命运的悲惨、抗争的艰难,观众完全以局外人的心态观赏电影。在这种形式中透露出导演的态度,他并没有要求看电影的每一个观众都必须加入同性恋的行列,只是把同性恋者的处境向你展示,让你在故事之后留有空间思考,继而对这一群仅仅是随着天性追求感情的人群给予理解。这一种不强加的态度,使这部影片可以为更多对同性恋存有偏见的人们所接受。应该说,对同性恋者的评价已经超出了对和错的范畴,人和人之间所需要的更多的还是沟通和理解。作为这样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它是成功的,也给予了之后很多同类题材的电影以深刻的启示。

2001/6/3




----
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