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rauma_120()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6-13 00:53:04), 站内信件
|
本质上癌症和细菌感染是完全不同的。癌肿也并非单细胞生物。并且严格来讲恶性肿瘤也并不全是“癌症”。肿瘤,恶性肿瘤,癌症,是三个并不等同的概念。但三者有着同一个特点,即他们全是来源于正常机体细胞和组织。肿瘤是最大的概念,它指一切由正常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则指肿瘤中出现细胞异常分化的一类。癌症则专指恶性肿瘤中来自上皮源性细胞的一大类,而来自其它细胞和组织(如肌肉,血液,结缔组织等)的恶性肿瘤就被统称为肉瘤。此外,一些特定的恶性肿瘤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也被冠以“病”或其它的称呼,如“白血病”事实上就是来源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但由于恶性肿瘤中以癌症最常见,所以一般的也有用“癌症”这一名词来指代恶性肿瘤的。
目前对癌症的确切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并非一类单因素疾病,而是在各种发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疾病。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现已明确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现两类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发生、转化有决定性作用。简单来说,人体一切细胞和组织的增生和分化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在进化中,我们的机体细胞发展出了一整套信号发生、传递、接受和效应处理机制,由此决定细胞增殖还是维持现状的,是来自周围细胞的信号。进一步,细胞本身的一切行为都与其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从而,机体的细胞都处在一个信息连接起来的网络中,有一个形象的词语生动的概括了上述现象,这就是“细胞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可供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极其有限,除非必要任何额外的细胞增殖都是极大的浪费。然而,由于在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影响细胞增殖的情况发生(如DNA复制中的随机突变,信号传递的差错等),一些异常的细胞增殖事件看来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为此,机体还发展出一系列的防范机制,比如有一类基因被称为“细胞自杀基因”(正式的名称叫调亡基因),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防范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分化,一旦必要,这些基因的表达(即激活并最终导致产生特定蛋白质,由蛋白质行使特定功能),将导致异常细胞的死亡。最有名的一类此种基因即p53基因。
即使是有重重防范,也仍有一些细胞最终要异常增生和发生异常分化(分化系指特化细胞的形成,人体所有的细胞虽然都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但却根据所在部位和执行功能的不同而十分不同,这就称为特化,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就是不同的特化细胞)。对于这种情况,也仍有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所谓监视,是指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灭,这主要是由细胞免疫作用来实现的,而体液免疫(抗体)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不能说免疫系统对癌细胞“束手无策”,而是恰恰相反。在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艾滋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各种恶性肿瘤了。
可见,如果癌细胞最终逃脱了上述抑制机制的作用,癌症的发生就是几乎必然的事。现有的治疗方法几乎都着眼于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特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诚如所言,由于特异性不够高,问题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另文专叙。
PS:yanghx22朋友的文章中关于白血病的说法,也稍有不妥。白血病,是起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始祖白细胞)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非由其他癌细胞“同化”所致。其主要危害,在于导致骨髓(而非“危害脊髓”,当然,在一些类型的白血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导致进行性贫血、严重出血、严重感染、乃至全身衰竭和死亡。而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而非血浆)是其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之所以只有在台湾方能较容易的找到合适的供体骨髓,乃在于台湾建立了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骨髓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