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科学读物>>名家科普阅读>>【转贴】数理化通俗演义 第一回

主题:【转贴】数理化通俗演义 第一回
发信人: charmer(一笑)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6-13 00:50:05), 站内信件
梁衡 著 

第一回 

洞庭湖退屈原问天 

金字塔下泰氏说地 

-世界是什么? 

大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时候,我国南方的楚国是一块美丽富饶、文化发达的地方。源远流长的湘江碧波粼粼,渔夫们长嵩扁舟,在撒网垂钓。高高的巫山,竹木青青,云霭漫漫,山寨中的人们穿着鲜丽的衣服,扮着各种神鬼,载歌载舞。我们的祖先,从北京周日店的山顶洞里走出来已四十多万年了,他们对当时那个世界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知识。 

这天湘江边走来一个人,他瘦长的个子,清瞿的脸庞,眼神里现出一种庄严的沉思。他腰佩长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齐脚的长袍。这个人穿过齐腰深的白艾,踏着岸边的兰草。他那明亮的目光扫过天边的白云,扫过江面远处的烟波,边走边吟诵起来: 

邃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翰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奇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杳,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显菟在腹。 
         …… 

九州安错,川谷何?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这歌的大意是: 

那远古渺茫的情形啊, 
         是谁来将它传道? 
         那时天地本没有成形啊, 
         又是谁将它查考? 

浑浑沌沌啊,昼夜不分, 
         可怎去将它的根由寻找? 
         一团热气啊,笼罩四方, 
         又怎去将它的面目研讨? 

天明天黑啊,募来朝去, 
         为甚么这样交换,没完没了? 
         阴阳二气啊,搀合无穷, 
         那是源头?那是末梢? 

圆圆的天啊,高达九层, 
         是谁来设计,谁来画稿? 
         何等雄伟啊,这样的工程, 
         是谁来修建,谁来督造? 

斗转星移啊,是甚么将它们系住? 
         天的轴心啊,怎样来将它安牢? 
         八根巨柱啊,怎样撑起这面天空? 
         东南方向啊,却为甚么向下倾倒? 

天上九个广阔的区域啊, 
         它们伸向何方,在哪儿终了? 
         各个区域里无数的角落, 
         到底多少,我该向谁去请教? 

这天穹怎么会合成一个整块啊, 
         黄道十二区,是谁划分得这样巧? 
         这日月怎么会悬在半空? 
         星罗棋布,是谁安排得这样好? 

太阳啊,早晨从东方的汤谷起身, 
         晚上到遥远的蒙水边歇脚。 
         就这样从天亮走到天黑, 
         这一天的行程有多少里之遥? 

月亮啊,有甚么奇怪的本领? 
         月初昏黑,月中又容光闪耀? 
         它要干甚么啊,这样好笑: 
         将一只兔子在怀中紧紧地搂抱? 
         …… 

大地啊,谁将你这样安放, 
         河谷啊,为什么深深池陷落? 
         百川啊,日夜东流不肯停歇, 
         大海啊,你怎么总是喝不饱? 
          …… 

这人就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以上吟的就是他的《天问》。他在这篇名着中一口气提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日月星辰。一千多年以后,我国中唐时期又一位大诗人柳宗元与屈原的思想发生共鸣,相似的遭遇驱使他挥笔写出《天对》,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构成,有力地批驳了神灵创世说,成为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两颗启明星,这是后话。 

就在屈原叹问苍天前不久,地中海的两岸又是另一番景象。那里有一个和我国一样古老的国家-埃及。碧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沙漠,尼罗河浩浩荡荡地向北流去,两岸留下厚厚的淤泥。几座由大石条叠成的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直接云霄。大地啊,是这样的平坦,人们的思想也在驰骋翱翔。这时在金字塔下有一小群人,他们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小圆圈,几把陶壶,一些碎肉。人们手里拿着树枝折成的小棍在地上划着,嘴里吃着,说着。他们可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群科学家,其中不少人是从希腊来到这里的,经常这样谈天说地,讨论问题。这时一个叫泰勒斯(约公元前624-547)的人站起来说:"我认为这地就像一个菜碟子一样,平平的,圆圆的,整年整月地在空中转着,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围着它动。"这时,另一个叫亚诺芝曼德的人立即反对:"不,大地是一个长筒子,筒底的直径是筒高的三分之一,筒的四周空气有相等的压力,所以它总是悬在空中。太阳一晒,地上的泥水就起泡,泡里出来鱼,鱼又变成人。"他还没说完,又有人发言:"我认为一切都是气组成的,我们手摸着的是气,吸的是气,人心也是空气一团。"…不对,不对,世界是水组成的,你看,尼罗河里不能没有水,庄稼少不了水,人更要喝水……。"他们就是这样争着,吵着,提出许多问题,想出许多解释,可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真的,那高高的天空,茫茫的星汉,无边的大地,到底有多少奥秘?这世界上万物的变化有没有个规律?人们既然提出了问题,自然会找见答案的。且听我们将这些故事一个个地慢慢说来。 







----
世间烦恼事,尽付一笑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