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wysky(无衣)
整理人: daiqisi(2001-06-03 19:43:17), 站内信件
|
闲来无事,到处瞎逛,突然看到重剑无锋君在历史版的《孔子在东周》谈到春秋,其褒公羊贬左传,无衣甚感不以为然。虽然小子对春秋并不算了解,孔子《春秋》是一篇也没读过,《左传》虽读过但没有通读,《公羊》及《谷梁》二传只在《古文观止》及一些谈历史的书中读到过,根本没有见过全书,以这样的了解在这里说三传实在狂妄了,但是春秋三传在中国传统学界的地位非同寻常,如重剑无锋这样的言论,小子就算是冒昧,也非说不可了。错误之处,请诸君指正。
春秋三传,盖公羊\谷梁\左传。孔子著春秋,所谓大义微言,是想为万世立法,使奸臣贼子害怕,公羊传的目的则是把这个大义微言说出来,这是怕大家看不懂的意思。谷梁大抵也是如此。此二传或有不同,但是意思是相近的。只是不怕各位笑话,小子读来,只觉麻烦得很,太唐僧了一点。虽是唐突先贤,但是却是大大的实话。其中公羊传在西汉就立为经学了,是朝廷的官学,据说是因为汉武喜欢读公羊,董仲儒也是喜欢的,汉武出兵打匈奴,朝臣多以为不可,汉武就说春秋有九世复仇之义,天下人就没话说了,这就是公羊的说法了;而后到了东汉,不记得是元帝还是宣帝,很喜欢读谷梁,于是谷梁也成了经学。但是左传虽然有许多人努力,但是终汉一代,是没有立为经学。真正受重视,是到了宋代。宋儒说左传传事不传义,可谓中肯。读左传,里面历史事件记得非常详实,千载后读来,犹觉文章之美,记事之实。其中关系到天文地理史实制度典章,但有所记,几乎就无可怀疑,怎么查怎么对比其他资料都是真的,若说是汉人伪作,我倒是要很佩服这个人了,堪称古今中外无双的伪作大师呀。不过不知道他费尽心思,伪作这样一本天衣无缝的《左传》来,不知道有何目的?如说是为王莽张目,可《左传》一书似乎只能证明《公羊》的真实性,而且,《公羊》一书深入人心,岂是伪造一本《左传》就能抵消的?再说了,《左传》传事不传义,可没有持和《公羊》相反的论调呀?这个我就实在不明白了。
又,小子无知,可没听说过有"今文春秋"和"古文春秋",只听说过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尚书这书很难懂的,汉时就没有人能全部读通,我是见都没见过,见到了也敬而远之,这样难懂的书,主要是在于文字文理,因为那书古,句法还不太通,无衣国学修为有限,要了解尚书就只好看看前人的著述了,自己是不敢读的了。虽然如此,但是对春秋与尚书的区别倒是明白的。春秋这样的书,只要是中国人就当知道吧。搞出今文古文之别来,无衣是没有听见过的。
顺便还想说说春秋的来历。春秋者,是周王室派史官到各个诸侯国记事,所谓诗亡而后春秋作,就是这样吧。当时各国史官名义是属于周王室的。孔子做春秋,就是把各国春秋合起来做一部编年史。其中深意,他自己说了。无非是周公死了多少年,就当有孔子出世了,后来司马迁也是这个意思的。还有就是微言大义,让乱臣贼子惧。而《左传》,有他的源流,我记不得了。反正相传是左丘明写的,其中传到过吴起手中。左丘明和孔子是朋友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左传》虽然是《春秋》三传之一,但是可没有义务去解释微言大义,这和《公》《谷》是不同的。但是又有传不是左氏所作。有学者说是吴起的作品。我很相信这一点,这其中尽有吴起的功劳。虽不敢说是他所写,但是他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因为吴起这个人直到汉时评价是很低的,如果他对《左传》没点作用,不会特意提他的名字。再有,读《左传》,里面写战争写得多有见解?作者不懂军事只怕不行。吴起可是军事家。还有,《左传》对晋楚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吴起正好先在魏后在楚。因此我是相信吴起在其中是很有功劳的。而《公》《谷》二传,则是儒家弟子怕人家看不懂孔子的本意,来解释他的微言大义的。其中源流,我就不甚明了,不敢妄言。
完了,还想说说康有为。康有为这个人很有学识,但是他的文章不可尽信。他有许多文章是有政治目的,尤其是《孔子改制考》,臭名昭著,信了要害人的。这个学界已有定论,我并不了解,不敢多言。但是许多学者的话我是相信的。有些人做学问严谨,我就信得多一些,如康氏,为政治而作学术,虽然有他的苦心,但是在学术上来说,我就要提防着些了。他对春秋的态度,无非是拿来扫清变革道路的。做为政治手段来讲,我是同情的,但为学术来讲,我所不取。
正如钱穆先生说的,春秋再过一千年,也很重要,《孔子改制考》就未必,未必了。
注:康氏论左传书当在〈新学伪经考〉,这本书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氏两大著作,目的是一样的。但是这本书比起后者多少还有点可取之处。
---- 我们常常强调和平,
可我们为什么不问问自己是否忘掉了正义呢?
牺牲正义的和平是可耻的和平!
倚风山庄风无衣
http://luoyu.363.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