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ody(诺)
整理人: nody(2001-05-27 22:08:21), 站内信件
|
上次说到,现代预应力施工工艺主要分为有粘结和无粘结两种,在张拉后容许预应力筋对周围混凝土发生纵向相对滑动的就是无粘结。一直到了大约1970年,当塑料护套的制作工艺得到重大改进、采用挤出涂塑工艺制作无粘结筋取得成功,无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才算相对完善。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无粘结筋可如同非预应力筋一样,按设计要求铺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再张拉锚固,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没有粘结,张拉力全靠锚具传到构件混凝土上去。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需要预留孔道、穿筋及灌浆等复杂工序,简便了操作,加快了施工进度。无粘结预应力筋摩擦力小,且易弯成多跨曲线形状,特别适于建造需用复杂的连续曲线配筋的大跨度楼盖和屋盖。
为了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我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T 92-93。其中对材料有如下规定:
第2.1.1条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板不应低于C30,对于梁及其他构件不宜低于C40。
而且这一规定也被纳入了《强制性规范》中。对预应力混凝土标号的这一特殊规定,成为了预应力技术推广和发展的一个障碍,因为标号的提高,成本也相应增加,是很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商的考虑因素。不过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施工工艺的日益完善,相信造价会继续有所回落,让更多人体会到这种技术的好处。
---- 建筑师:我渴望大柱距、大板空间给我带来实际的灵感,可是……
开发商:更大的实用面积给我带来更好的销售成绩,可是……
业 主:我需要重新布置我的家,可这讨厌的梁……
有没有考虑过使用预应力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