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1101234(white-feather)
整理人: 1101234(2001-05-24 23:52:16), 站内信件
|
有一些办法可以解决既保护森林又保护鱼类的问题。假若我们听任我们的河流都变
成死亡的河流,那将是屈从于绝望和失败主义。我们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现在已知的、可
代替的方法,并且必须动员我们的智慧和资源去发展新方法。在记载中有一些例子,天
然寄生性生物征服了蚜虫,其控制效果比喷撒药物要好。需要把这一自然控制方法应用
到最广泛的范围。可以利用低毒农药,或更好的办法是引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将在蚜
虫中引起疾病,而不影响整个森林生物的结构。我们将在后面看到这些可替代的方法是
什么,以及它们要求什么条件。现在我们应该认识到对森林昆虫的喷洒化学药物既不是
唯一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给鱼类带来威胁的杀虫剂可分力三类。如上所知,一种是与喷药林区个别问题有关
的杀虫剂,它们已影响到北部森林中迴游河流中的鱼,这几乎完全是DDT的作用结果。另
一种是大量的、可蔓延和可扩散的杀虫剂,它们影响到许多不同种类的鱼,如鲈、翻车
鱼、美国翻车鱼、鲤鱼等,这些鱼居住在美国各地的各种水体中,甚至在流动水体中,
这类杀虫剂包括了几乎全部在农业上现在使用的杀虫药,但其中只有如异狄氏剂、毒杀
芬、狄氏剂、七氯等主要罪魁祸首能够较易被检验出来。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必须充
分考虑到,即我们能够合乎逻辑地想象到未来将发生什么事情,也为揭露这些事实的研
究工作刚刚才开始去做,这些事是与盐化沼泽、海湾和河口中的鱼类有关。
随着新型有机杀虫剂的广泛使用,鱼类世界遭到严重摧残是不可避免的。鱼类对氯
化烃异常敏感,而近代的杀虫剂大部分是由氯化烃组成的。当几百万吨化学毒剂被施放
到大地表面时,有些毒物将会以各种方式进入陆地和海洋间无休止的水循环之中。
有关鱼类被悲惨毒杀的报告现已变得如此普遍,以致于美国公共卫生调查所不得不
派出专人到各州去收集这种报告以作为水污染的指标。
这是一个关系到广大人民的问题。将近二千五百万美国人把鱼看作是主要的娱乐资
源,另外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是不经常的钓鱼爱好者。这些人每年在执照、滑车、小船、
帐蓬装备、汽油和住处上要花费30亿美元。另外一些使人们失去运动场地的问题也同样
影响到大量经济利益。以渔业为生的人们把鱼看作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他们代表着一
种更重要的利益。内陆和沿海渔民(包括海上捕鱼者)每年至少捕获30亿磅鱼。然而正如
我们所看到的,杀虫剂对小溪、池塘、江河和海湾的污染已给业余的和专业的捕鱼活动
带来了威胁。
到处都可以看到由于向农作物喷药水或药粉而造成鱼类毁灭的例子。如在加利福尼
亚州,由于试图用狄氏剂控制一种稻叶害虫而损失了近六万条可供捕捞的鱼,其中主要
是蓝鲸鱼和其他的翻车鱼。在路易士安那州,由于在甘蔗田中施用了异狄氏剂、在1961
年一年中就发生了二十多起大型鱼死亡的事例。在宾夕法尼亚州,为了消灭果园中的老
鼠,鱼也被异狄氏剂大批杀死了。在西部高原用氯丹控制草跳蚤的结果是使许多溪鱼死
亡。
也许再没有哪一计划象在美国南部执行的一个农业计划了,他们为了控制一种火蚁
而在几百万英亩土地上广泛地喷洒了农药。主要使用的农药是七氯,它对鱼类的毒性稍
弱于DDT。狄氏剂是另一种可毒死火蚁的药品,它具有对所有水生生物强烈有害的坏名声。
仅仅异狄氏剂和毒杀芬就已给鱼类造成很大危险了。
在对火蚁分布区进行控制的每个地方,不论是使用七氯还是狄氏剂,都报告说给水
生生物带来了灾难性影响。只要摘录出不多的几句话就可以得知这些由专门研究危害的
生物学家们写出的报告的气味:得克萨斯州报告说“为了努力保护运河,水生生物损失
惨重”,“在所有处理过的水域中都出现了死鱼”,“鱼死亡严重,并且持续了三个多
星期”;阿拉巴马州报告说“在喷药后的不几天内,大部分成年鱼都被杀死了(在维尔克
斯县)”,“在临时性水体和小支流中的鱼类已全部灭绝”。
在路易斯安那州,农场主抱怨着农场池塘中的损失。在一条运河上,仅在不到四分
之一英里的距离内就发现了500条以上的死鱼,它们漂浮在水面或躺在河岸边。在另一个
教区里死了150条翻车鱼,占原有数量的四分之一。五种其他鱼类完全被消灭了。
在佛罗里达州,在取自喷药地区池搪中的鱼体内含有七氯残毒和一种次生的化学物
质——氧化七氯。这些鱼中包括有翻车鱼和鲈鱼;当然,翻车鱼和鲈鱼都是钓鱼人喜爱
的鱼类,并且这两种鱼也经常出现在餐桌上。而这些鱼内含的这些化学物质被食品与药
物管理处认为属于那种在人类食入短短几分钟内就会造成很大危险的物质。
好多地区都报告说鱼、青蛙和其他水中生物被杀死了,因此美国鱼类学家和爬行类
学家协会(这是一个专门研究鱼、爬虫和两栖动物的很有权威的科学组织)于1958年通过
了一项决议,它呼吁农业部及其在各州的办事处“在不可挽回的损害造成之前,应中止
七氯、狄氏剂及此类毒剂的区域性喷洒”。该协会呼吁要注意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种类
繁多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其中包括那些世界其他地方未曾出现过的种类。该协会警告说:
“这些动物中有许多种类只生活在一些很小的区域内,因而会迅速地被彻底消灭。”
用于消灭棉花昆虫的杀虫剂也沉重地打击了南部各州的鱼类。1950年夏季阿拉巴马
州北部产棉区遭灾。在这一年之前,为了控制象鼻虫,一直在十分有节制地使用着有机
杀虫剂。但由于一连几个冬天都很暖和,于是在1950年出现了大量的象鼻虫;因此,约
有80-95%的农夫在本地掮客商的鼓动下转向求助于杀虫剂。这些农夫最普遍使用的化学
药物是毒杀芬,这是一种对鱼类有最强烈杀伤力的药物。
这一年夏天的雨水丰沛而又集中。雨水将这些化学药物冲进了河里;而农夫为克服
这一情况就更多地向田地里撒药。在这一年中,平均每英亩农田得到了63磅毒杀芬。有
些农夫竟在一英亩地里施用200磅之多的药量;有一个农夫过份热情地在一英亩地里施了
四分之一吨以上的杀虫剂。
其结果是容易预见到的。在流入惠勒水库之前,富林特河在阿拉巴马州农作地区流
经了50英里,在富林特河中所发生的情况在这一地区是比较典型的。8月1日,倾盆大雨
降落到富林河流域。这些雨水通过细流、小河和滚滚洪流由土地上倾注到河流里。富林
特河水上涨了6英寸。次日清晨,看到除了雨水之外还有许多别的东西出现在河中。鱼在
附近水面上盲目地兜着圈子浮游;有时一条鱼会自己从水里向岸边跳。可以很容易地捕
捉到它们。一个农夫捡了许多鱼,并把它们放进了泉水补给的水池中。在那儿,在清洁
的水中,一些鱼苏醒过来了。而在河流中,死鱼终日地顺水漂浮而下。但这一次鱼死仅
仅是以后更多鱼死的序曲,因为以后每次下雨都会冲洗更多的杀虫剂进入河流,从而杀
死更多的鱼。8月10日降雨在整个河流中造成了严重后果,鱼几乎都被杀死了。直至8月
15日再次下雨把毒物冲大河里时,也就几乎没有剩下的鱼再次做为牺牲品了。不过,关
于这种化学物质造成死亡的证据是通过将实验金鱼笼放入河流后才得到的:金鱼在一天
内全都死了。
在富林特河中遭受浩劫的鱼类包括有大量的白刺盖太阳鱼,这是钓鱼者们喜爱的鱼
类。而在富林特河水流入的惠勒湾里也发现了大量死去的鲈鱼和翻车鱼。这些水体中所
有的杂鱼——鲤、野牛鱼、鼓鱼、砂囊鲋和鲶鱼等也都被消灭了。没有任何鱼表现出害
病的症状,它们只表现出死亡时的反常运动和在鳃上出现了奇怪的深葡萄酒的颜色。
在农场温暖的圈起鱼水塘附近使用杀虫剂时,塘里的鱼很可能发生伤亡。正如许多
例子所说明的,毒物是随着雨水和迳流由周围土地中带到河里来的。有时,这些鱼塘不
仅仅由于迳流带来污染,而且当给农田喷药的飞行员飞边鱼塘上空而忘记关上喷洒器时,
这些鱼塘就直截了当地接收了毒物。情况甚至不需要这么复杂,在农业正常使用农药的
情况下也会使鱼类得到大量化学药物,其数量已远远超过使其致死的数量。换言之,即
使大量减少用药经费也很难改变这种致命的情况,因为每英亩0.1磅以上的使用量对鱼塘
来说一般就认为是有害的了。这种毒剂一旦引入池塘就很难消除。一个池塘为了除掉不
中意的银色小鱼而曾使用了DDT处理,这个池塘在反复的排水和流动中保存下了这些毒物,
由于这些毒物后来蓄积起来,杀死了94%的翻车鱼。很显然,这些化学毒物是储存在池塘
底部淤泥中的。
很明显,现在的情况并不比这些新式杀虫剂刚刚付诸使用时的情况好多少。俄克拉
荷马州野生物保护部于1961年宣称,有关农场鱼塘和小湖中鱼类损失的报告一直是至少
每周报来一次,现在越报越多。向农作物施用杀虫剂后马上下一场暴雨,这样毒素就被
冲进了池塘里。——这种带来损失的情况在俄克拉荷马州由于多年来反复出现,人们已
习以为常了。
在世界有些地方,塘鱼为人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在这些地方,由于未考虑到
对鱼类的影响而使用了杀虫剂,于是立刻就发生了问题!例如,在罗得西亚,浓度仅为
百万分之零点零四的DDT杀死了浅水中的一种重要的食用鱼——卡菲鲷的幼鱼。其他许多
杀虫剂甚至剂量更小也能致死。这些鱼所生活的浅水环境正是蚊子滋生的好地方。要消
灭蚊子而同时还保护中非地区食用鱼的问题显然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
在菲律宾、中国、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养殖的牛奶鱼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种鱼被养殖在这些国家海岸带的浅水池塘中。这种鱼的幼鱼群会突然地出现在沿岸海
水中(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它们被捞起来,放入蓄养池,它们就在池里
长大。对于东南亚和印度几百万吃大米的人口来说,这种鱼作为一种动物蛋白来源是非
常重要的,因此太平洋科学代表大会已建议进行一次国际努力来寻找这一至今尚无人知
道的产卵地,以求在广大地区发展这种鱼的养殖事业。但是,喷洒杀虫剂已给现有的蓄
养池造成了严重损失。在菲律宾,为消灭蚊子而进行的区域性喷药已使鱼塘主人们付出
了昂贵的代价。在一个养有120,000条牛奶鱼的池塘里,在喷药飞机光顾这儿之后,死
了一半以上的鱼,虽然养鱼者竭尽全力用水流来稀释塘水也无济于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