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ababen()
整理人: ding(1998-05-14 01:52:04), 站内信件
|
三项基本原则与安定团结
·湖 舟·
最近读了钱宁所写的《留学美国》一书籍颇有感受。首先,我觉得这是到目前 为止我所见到的有关留学生生活的最真实,最有深度的一本书。我相信很多读者会 有同感。在这里,我想就该书的第六章“离合聚散”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家庭的“悲离”,来反映一个不时发生在留学生中 间的事实:很多人抛弃了国内的一切,万里迢迢,来到美国。不但美梦不成真,反 而落得个妻离子散,灰头灰脸。甚至还得打掉了牙往肚里咽,不敢把离婚的事实让 国内知道。作者所举的例子大多是妻子”抛弃“了丈夫去寻求她们的自由。作者由 此得到的结论是:女同胞们更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去开创自己的未来。无独有偶 ,最近张翔在给阎真的小说“白雪红尘”的序中也提出了这种观点。对此本人不敢 苟同。我觉得这种现象反映的是”男的应比女的强“这样一个传统观念。
首先,在成千上万的留学生中,至少从表面也只能从表面上来看,“男的比女 的强”的情况占多数。在学校里,陪读的太太比陪读的先生多的多。当然,毕业后 有工作的先生人数也比呆在家里没工作的太太的人数多。尽管太太也可能不时地抱 怨除了不会生孩子之外所有的事情先生不如张三或李四,但一般来说,这样的家庭 相对比较稳定,较少发生太太闹革命的情况。当然不能排除其它的不稳定因素,譬 如第三者的介入等等。但一旦情况相反,如果太太的学位比先生的高,或太太的收 入比先生的多,或者家出了个女强人,家庭的安定团结就可能出问题了。其实仔细 想想,我们大概不难从这些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中总结出爱情与家庭安定团结的三 项基本原则。
实事上,不仅男同胞们敢挑重担严格要求自己,认为“男的应比女的强”。可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连很多女同胞也这么认为。这一点可以从比比皆是的征婚广 告中得到证明。不论在国内或国外,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征婚广告”:
某女,x岁,身高y,有z学位,……,诚征x+3至x+15,身高y+0 .1米以上,具有z+1以上学位之……
在中国人的眼光里,先生一定要比太太高(至少高出高跟鞋的高度,否则太太 将如何理直气壮地穿着高跟鞋开party?);先生一定要比太太的年龄大(否 则怎么歌里都唱阿哥阿妹而不唱阿姐阿弟?);先生的学位一定要比太太的高(否 则哪来的男才女貌?)。在这三项基本原则中,前两条都是命里注定的也是无法经 过后天的努力所能改变的。当然,什么事都有例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走马观 花的典故我想大家都知道。你可以穿高跟鞋以显得婷亭玉立,我也可以去买双高跟 或半高跟以弥补先天不足。你芳龄25,我也可以托个熟人改改户口本来个壮龄2 8什么的,反正中国还没有严格的出生证制度呢,正好我又是个独生子女,怎么改 年龄也不会和兄弟姐妹的顺序产生inconsistency,或者干脆就说是 老妈记错了或是当年那个户籍警当时正犯困写错了才造成的历史冤案。无论如何, 这两项要求都已在婚前审查通过,不成问题了。有人可能会说,“有卡正职”也是 常可见到的征婚条件,其重要性应远超过学位,更不要说年龄和身高了。君不闻, “只要有卡,就是机器人也行。机器人总比个七八十的糟老头子好对付吧!”。为 何不应把它列为第四项原则?我认为,这项要求仅适用于国内对海外之征婚广告, 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故不应列为基本原则。既为原则,就应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更 何况再过后20年,到时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有钱了而美帝国主义没落了,谁还再 乎这些!到那时,你等着看美国姑娘如何凭着从小炼就的一身好水性偷渡太平洋到 咱们中国弄“黄卡”吧。
如果说前两项原则具有定量的性质(quantitative)的话,这第 三项原则具有定性的性质(qualitative),当然也就更具有模糊性, 或者说更有斗智玩花样的余地。第三项原则的含义比较广范,也具有较深邃的内涵 。其实它不仅仅指的是学位,还包括收入,工作等不宜直言的内容。好在一般来说 ,不仅能达到“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水平的收入和一份好工作往往是高学位的函数 ,而且高学位还意味着其人有文化,可能也应该比较有教养,而非一个虽有钱不识 字但能吆喝俩店小二或打工妹的土老板,或是个既敢为显富把好好的门牙拔掉换成 镀金的假牙又敢为斗财和别人比赛火烧人民币,也敢到处打听黑戈尔或爱因斯坦几 个钱一斤的款爷。更何况直接说钱既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又显得太俗让人不好意思。 与其它两项原则所不同的是,第三项原则可能随时间而变化。这在国内国外都是一 样的。
由于多数人是通过留学来的美国,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学位。几年下来,一些人 得了博士,一些人得了硕士,当然还有人什么也没混到。对一个家庭来说,出国前 已达到的学位平衡关系就可能发生变化了。当太太的学位比先生高时,第三项基本 原则已经不满足了。如果太太仍能体念旧情,或先生能够穷则思变,奋发图强,迎 头赶上,每月发表一篇paper,一年拿下个Ph.D.,这个家还算有救。否 则的话,嘿嘿,就好自为之自求多福,恭候修书吧。做人难,做男人更难,在这种 情况下做先生几乎是难于上青天。你不能皱眉头,那样太没出息,“窝囊“;你也 不能笑,让人觉得你“二傻”;当然你更不能装得和没事一样,那样会是“整个一 个木头人”!你突然会发现原来许多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成了问题。就拿刮胡子 来说吧,你如果忙着赶文章做实验忘了刮胡子,太太会看着心酸,觉得你“颓废! 我怎么会瞎了眼,嫁给了你”。尽管以前你也是一天到晚胡子啦碴的,太太那时觉 得你“事业心强,象个男人”,一说起你她的脸上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幸福,欣慰 ,自豪当然也是甜蜜的微笑。过去熟悉的丈夫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前,他那蓬乱的 长发,曾令她感到是如此的潇洒,而现在却叫她感觉脏乱得无法忍受(钱宁语)。 事情就是这样,“有情人眼里出秀才,无情眼里出窝囊”。不论你们以前怎样青梅 竹马,天就一对,现在也会冤家路窄,兵戎相见。从原来每个月花几百圆的电话费 无话不谈到现在“毫无共同语言”。从过去一天看不见就吃不下饭到现在“一看见 你,就一天吃不下饭”。如此下去不消太久,她就会含着“无奈”的眼泪,忍无可 忍地去寻求她的自由了。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她根本不欠你任何 养育之恩呢。其实就算她能忍着和你打持久战,你自己可能也会受不了这种内外交 困的折磨而主动交械投降。“长痛不如短痛”就是这个理儿。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被抛弃的男人,你也用不着自卑,你张三还是你张三。只 要你还能背讼乘法口诀就足以证明你不傻不笨,只要你曾在圣诞节那天还去过Co mputer Lab敲程序,就说明你还是努力的。岂不知古人云,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吗?你可能感到委屈:“我又没有整天泡在咖啡馆里,我有那个钱吗?” 。那博士帽也不是周末去逛yardsale花两三个dollar(s)就可以 随便买来的。更何况你的命不好,偏偏撞上了个老印当advisor,也不知道 是否62年那一仗打输了不服气还是为没能在本世纪赶超中国拿个人口世界第一而 处处看咱们中国人不顺眼。一份说得过去的job也不像McDonalds的h amburg baker那样唾手可得。无论你感到多么委屈,你绝不能掉眼泪 。你若掉了眼泪,那你就彻底没救了。谁叫你是男人呢!“男儿有泪不轻弹”。不 管女人的名子叫什么,咱们男人的名子叫无泪。男人只有激动的泪,英雄的泪,而 没有悲哀的泪。你只能在见到毛主席他老人家时,或当你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面对 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才能激动得热泪盈眶。你用不着纳闷,虽然你还是你,她李 四可不是原来的李四了。瞧瞧,人家都读到博士后了。你也没道理责怪她,结婚证 又不是卖身契。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和权利。凭什么别人要跟着你丢份儿呢?!
那该怎么办呢?如果你想得开,“宰相肚里能撑船,她要走就走吧。我又不是 离了她活不了”,你就继续窝囊下去吧。如果你还恋念旧情,梦想破镜重圆,那你 就得悬梁刺股,高吼一声“拼了”,赶在她再婚之前,混上个教授什么的;或者就 去买彩票,再给赵王爷上两支进口高香,争取中个Super Ball大奖什么 的。虽不能保证她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but there is a cha nce!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可千万别再计较前隙,那样会显得心胸太小不像个男 人;也别问她为什么走了又回来了。答案一定会是“人家是恨铁不成钢嘛,只好用 激将法了嘛。这不,一激就把你激得有出息了嘛。It worked啦!”当然 ,最要紧的是,可千万不要太想不开弄出什么没法儿后悔的事儿来。
总之,坚持三项基本原则是维护安定团结的关键。
当然,世界如此之大,甚么事都有例外。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也不是太太的学 位一高,这个家就得悲离不可。对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通常我们得用诸如“通常” 之类的字眼来描述。“白雪红尘”中的那个女主人公(林思文)就是一个例子。尽 管她“混”得比那个他(高力伟)好,但她还是尽了最大努力去帮助那个实在不争 气,一心只想打工挣够五万加圆就回国的他。说实在的,我见过不少一打工就上瘾 宁肯黑下去也不愿意回国的人,但还从没见过像高力伟这样一个打工居然没上瘾而 且野心如此之小的人。我也怀疑像高力伟那样在国外没出息的人,回国又能有什么 出息。
□ 寄自美国 ~~~~~~~~~~~~~~~~~~~~~~~~~~~~~~ --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 我正在走在老路上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elmer.mathlab.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