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kz.lym(2001-06-18 10:49:15), 站内信件
|
喝了点酒,已十一点多钟了,反而更没了睡意。便和几位朋友拐进附近的一间网吧。
正是上网的黄金时期,不大的网吧挤满了人。前面的一位十来岁的小孩子聚精会神的聊天,手里居然还夹着烟。
“小兄弟,这么晚了还不回家?”朋友已陆续就座,我也开始急了:“不怕回去晚了你爸打啊?”
小孩没回头,却指了指不远外一位正激烈就战,狂按鼠标的男士说:“我爸也在”
记忆中,父亲是一位典型的粗人:脾气暴躁,精力旺盛。信奉棍棒下出孝子的父亲从来没给我们哪怕是一点点温情。弟弟小时候甚是乖巧,我们都很喜欢他。四岁时,父亲在外干活末归,他一个人占着筷子不让我们吃:我要等爸爸回来再吃。
上小学时,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逃了一节课,当着老师的面,被父亲一巴掌打翻在地。
在家里找不到温情从此弟就开始了判逆之路。学习自然一落千丈,父亲每打一次,带来是更大的反抗,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终于在一个商店附近找到了他,冰凉如水的台阶上,抱成一团的弟喃喃地说,你以为我想跑?一个人在外面,又黑,又饿,又冷,我真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在社会上混了七八年的弟随着年纪长大而多了一份责任。我现在经常在想,人生又有几个七八年?如果,当时能给他一点温情和关爱,谁又知道聪明如弟会不会又是另一位雨果?
社会越来越进步,可对孩子的越来忽视。俗话说:自己家的孩子自家疼。这个疼,并不仅是简单的让孩子吃好穿好,而是要多在生活上疼爱关心。培养小孩子的爱心,才会使之有责任感,没有同情和正义感,培养的只能是鲁迅先生说的冷漠自私胆怯的看客。
有一天,当我们看到持刀抢的匪徒以及同为青年却见义勇为的勇士,我们是不是想一想,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