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feilao(1998-05-14 01:50:54), 站内信件
|
出来前在国内读了一本炒得很热的数字化生存,据说是一个在美非常有名的计算 机系教授所写.略略读过,技术商业的早忘得一干二静,只记得一个非常简单的例 子,说的就是网上空间的一些类似生活公理的问题.
例子是这样的,一个密歇根大学的大学生突然在半夜里被捕,而原因呢,是因为有 个俄国人在internet上漫游时恰巧走到了那个学生维持的某个网页上,那个网页 是所谓的XXX网页,这使得那个俄国人相当的不高兴,于是便向密大校方反映,又 恰巧这个人正是密大校友,于是最初我们讲到的那个大学生便被抓了起来并被处 以某种处罚--细节记不清了,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写书的教授是非常同情那个大学生的,其实也未必是同情个人,记得他写过这样 一段话(大概)--在网上,个人的空间是个人的. 他把这个俄国人和大学生的事情 比作了小偷进入人家发现有自己不喜欢的收藏就去法庭控告,他的具体论述我早 已记不清楚,总体的印象是他十分珍视网络的个人空间和自由.
这使我想起了以前读书的一篇文章,谈到美国有名的国旗焚烧案,起因是因为群 众反对政府政策而撕碎并燃烧美国国旗,有一个这么的家伙因此被捕并被起诉, 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民都要求对其制以刑罚,反对的都是些文化高位置高 的精英人士.百分比是压倒的,可是在最后最高法庭的判决无罪的宣判声中,得胜 的却是绝对少数的精英们.那篇文章的作者因而得出了一个美国政治中精英政治 和平民政治的相互权衡.精英们也爱国,也反对焚烧国旗,但当精英们往深里想时, 这个焚烧国旗的背后实际上却是一个个人自由的问题,两者相权取其重,精英们 最后还是选择了个人自由,于他们而言,美国的个人自由实在是一个高而又高,重 而又重的问题,是必须维护的立国的原则,而平民们,恐怕就不会想这么多了.
至于这个写书的教授,我想他一定是精英,不然他不会这么珍惜那个个人自由,他 的思想的背后,和国旗焚烧案中的精英们是没有区别的,呼吁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 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 / 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