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gxubang()
整理人: nanyuner(2001-05-16 21:03:52), 站内信件
|
南方的气候总是这样阴晴不定,变化莫测的。一会儿是阳光明媚,艳阳高照;一会儿又是狂风肆虐,暴雨倾盆?昨天听电台里播放,今天将是晴见多云,有暴雨或阵雨。现在己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可沉闷的天空里未曾降过半点雨滴。唉,看来是不会下雨了,这个鬼天气还得继续闷热下去了。
听着音乐,把自己胡乱的扔在床上,思绪也就蔓延开来,胡思乱想起来。
忽然,一声炸雷把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惊了过来。"轰… …"沉闷的天空也似乎因为这声惊雷变得轻爽起来。
雷,是一个比一个更急,响声也是一个比一个更大;闪电似乎也是不甘示弱,也是一个接一个"劈哩叭啦"的闪个不停。其中就有一个闪电,劈到阳台上了。吓得我赶紧把头蒙在被子里,抚着胸口"阿弥陀佛"的念个不停。
呵呵,这一个动作,使我想到了我小的时候。
因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让我一个人睡了。而每当电闪雷鸣时,我总会抱着我的 "睡熊",搂着母亲的脖子,霸着父亲的位置,捏着母亲的耳朵,同母亲一块儿睡。后来,自己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再怕打雷闪电了,即使被吓得把头蒙在被子瑟瑟发抖,也不在跑去同母亲睡。反而是母亲放心不下,会到我床上,慈爱而温柔地搂着我,陪我入睡,待我睡着后,再悄然离开。
这时,雷声和闪电似乎不再这么猛烈了。暴雨也终于"哗哗… …"的倾盆而降了,是那么的急,那么的猛… …
每天早上,母亲上班时,总会绕道送我去读书。要是遇到下雨天,母亲就会背着我,让我撑伞。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撑伞也就是不那么尽人意,这时,母亲总会说:"冯冯,你的伞撑高点吧,都挡住妈妈的眼睛了,小心我俩都跌成泥人儿。""冯冯,你的伞撑低点吧,雨点都飘在身上了,不要把你打湿了,小心感冒!"呵呵,这就是母亲。
有一天放学后,下着滂沱大雨,因迟迟不见母亲来接我,便一个人淋雨回家。回家不久,我便发起高烧来了。迷迷糊糊的睡在床上,感到有人在轻拍我的脸,睁开眼一看,是略显狼狈,一脸关怀焦急的母亲?母亲急忙把我背上,让外婆将父亲的雨衣罩在我身上,再绕着母亲和我系了一圈,匆匆的向医院赶去。
也许是因为母亲太着急,也许是因为天黑路滑。在赶去医院的途中,母亲和我都跌了好几次。母亲赶紧问我:"有没有摔到?疼不疼?"我想对母亲说没事儿,可是,却什幺也说不出来,只能无力的趴母亲的肩头,感受母亲的气息,感受母亲的关怀,感受母爱的伟大。
赶到医院,母亲已经是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了。医生量了体温是40℃,其它一切正常,医生只说:"幸好送得比较及时"。
后来,母亲为我买来了小红伞及红色的小雨靴。下雨的时候,母亲就不再背我了,而是让我穿上雨靴,撑上红伞,同母亲一块儿走。母亲总会叮咛我:"冯冯,把你的两只脚抬高点,然后再轻轻的放,要不然,泥浆会到处溅的。""冯冯,把你的两只脚挪开一点,要不然,泥浆会擦在裤子上的。"
就这样,在母亲的陪同下,我己经可以在雨里急步行走了,而母亲却落在我的后面,经常是母亲一边追逐我,一边叮咛道:"冯冯,你走慢点,别跌倒了。"呵呵,这就是母亲。
因为父母亲的单位没有分配房子,所以,母亲和我住在外婆家,而父亲则住在他单位的宿舍里。好不容易盼到父亲单位分配房子,我们一家子迁入新居不久,却逢母亲单位进行体制改革,母亲下岗了。至此,母亲就没有与我同行了。下岗后的母亲,百愁莫展,思前想后,在父亲的建议下,做起了小生意。
也就是在那年末,外婆也因肺癌去世了,直至外婆去世时,对于母亲下岗这事儿,一直都放心不下,担心着她的小女儿以后的日子怎么办?
按照家乡的风俗,亲人去世下葬前,亲友可开棺瞻望其遗容,但年龄未满十四岁者,不得瞻望死者遗容,我们管这叫"告别" 。而那年我刚满十岁,所以,按照风俗是不能去瞻望外婆的遗容,同外婆告别的。母亲拉着我,向外公及亲友们请求道:"爸,冯冯是娘一手带大的,娘为她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累,就让她看看娘吧,让娘走得也欣慰,让冯冯尽尽孝吧!"终于,我得己看到了外婆,我觉得外婆是睡了,而且是睡的好香,好沉… …
现在,回想起来,相片中的外婆己经模糊不清了,唯有在告别沉睡中外婆的遗容却犹记在心,这一切都应归于母亲的功劳。因为我同母亲一样,深深的爱着外婆,极愿一辈子都能记得起外婆。
父母亲的心是可以理解,总希望儿女将来能够有出息,能够过得好,正所谓"望子成龙"吧!所以,母亲对我管教甚严,要求也特别严厉。而我则总是与母亲的意愿背道而驰,总是拂逆母亲的意思,为此,从小到大,我也不知吃过多回母亲特意为我做的"笋子炒肉片"(即指母亲用竹棍打我),尤其是外婆去世以后。因为外婆在世的时候,母亲打我时,外婆总会护着我,而母亲则只能气呼呼的对我干瞪眼。
暑去寒来,初中毕业后,我升入另一座城市读中专。第一天报名,全家人都送我到学校,父亲则在当天中午带着弟弟回家了。母亲因为担心我不熟悉新环境,会不习惯,就留在学校里陪了我三天。至今,同学们都还在笑话我,说母亲太溺爱我了,太娇惯我了,成了我们那个年级的第一例,也是唯一的一例。呵呵,这就是母亲。
第一次周末回家时,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己经是华灯四起了。刚下车,就看见了焦急盼望的母亲,拉着我左看右看,问道: "才几天不见,怎么就瘦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我本来是说要来接你的,可是你爸说让你独立一下,锻炼锻炼你!"母亲没等我开口说话,又连声问道:"咦,冯冯,你怎么把你的饭盒也带回来了?" 我则完全沉浸在母亲的那份久违了的关怀中,心情激动不己,被母亲那份深深的关爱包围着。听母亲这么一问,便把对母亲的想念,对家的思念,心中的委屈,一古脑儿的"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学校里的菜不好吃,我是带回来盛菜去学校里的… …妈,我不想去读书了,我不喜欢那里…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叹了口气,柔声对我说道:"冯冯,你长大了,不能再哭了,再哭,别人就要笑你了。""不怕,现在天黑了,没有人看得见。"
自此以后,每次我回家,总能带上一些母亲特意为我炒的菜到学校里。一直到我中专毕业,与同学南下。
母亲是不会轻易掉泪的。即使母亲在为我南下送行时,也只是噙着眼泪,轻轻的嘱咐我,把对女儿万般不舍及千般不放心的眼泪,硬生生的逼回肚子里。吩咐我,到了南方后,一定要先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当我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时,电话那端传来了母亲的声音,竟有些微颤,伧急,显然母亲盼了许久了;母亲的声音还带着点鼻音,不知母亲是感冒了还是哭了?
来到南方己经两年多了,我每月总拿出不少工资支付电话费。而母亲每次接到电话,不论时间是多晚,第一句话总会问:"冯冯,吃饭了没有?"我也总会不厌其烦的笑道:"妈,我吃了,吃了好多好多,要不然,你看你女儿怎么会长这么胖。哈哈… …"呵呵,这就是母亲。
母亲也喜欢同我在电话里聊起家常,说些家里的事情。每次通话,母亲总不忘说:"家里的一切都很好,父母的身体也很好,不要挂念,要认真工作,照顾身体"等等,似乎这些话,己经成了我与母亲通话时的必修课程。
虽然我同母亲都有电话联系,问候彼此,可我每月总会给母亲写上两封家书,重复的写着在电话里己经聊过的话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我的怂恿下,弟弟学会了上网。我便用数字相机将我的相片拍下来,透过E-mail寄给弟弟,再让弟弟带父母亲上网,收收我的邮件,看看我的相片,也去感受这个网络信息时代。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同父母亲也可以利用网络面对面的交流了。
"啪"的一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了,在梦中,我正梦见自己正津津有味的吃着母亲为我炒的菜,嘴里还一个劲儿的说好吃。
起身一看,雨己经停住了,现在正"呼呼"的刮着风,原来是风将台历吹倒了。拾起台历,看到在五月十三日那天,自己用红笔郝然写着"母亲节"三个斗大的字。
是啊,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了。也不知是谁创立了"母亲节"这个节日,但我总是很感激这个人的。因为,它让天下间所有的母亲都拥有了自己的节日。
母亲,祝您节日快乐!
----
依旧思念着,思念着,在每个思维的空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