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5), 站内信件
|
初悟《六祖坛经》(11)
☆☆☆个人意见☆☆☆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
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六祖认为是时候传法了。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六祖认为是传法地方了。
[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六祖认为是传法时机了。
六祖很是知道自己的使命,也知道怎么样才是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机遇。
传法是要传给人的,要度人的,所以要有人。正好有法师讲经,是个法场,正是好时机。
还有的是印宗法师是知道有衣钵传给了六祖的,还有的是他不是象神秀的那些人一样要追杀六祖的。这些机缘是随处可见的。就不多说了。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在这之前是应说一下,当时印宗法师所说的“涅槃经”——大涅槃经。“涅槃经”所提到是正是六祖不时所说的见性所见之佛性。
#此经义理丰富而精至,其内容要点,即为针对灰身灭智的小乘涅槃说,而阐述佛身常住不灭,及常乐我净义。#
把后面的经文提上来看就知道了。
[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
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
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
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
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
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
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正是这不生不滅佛性。印宗法师就是在讲这法理。
在说着的时候,有风吹来,场上的幡就摇动起来。这外界的现象,被两僧人看在眼里。
他们就生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个就说:看啊,风在吹哦。一个就说:看啊,幡在动哦。
两僧人就是听了印宗法师讲经,生出不同的见解。
一个就说:看啊,风在吹哦,风吹动了幡,我见风动。
别一个说:看啊,是幡在动哦,风是看不见的啊,我见幡在动。
一个说:没有风吹,幡怎么会动啊。
一个说:没有见到幡在动,怎么知道风在吹啊。
当时一下就分成了两派,争吵了起来。印宗法师也没能止住争论。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这时就上前说了:不是风在动,不是幡在动,是仁者你心在动啊。
当下就止住了争论,[一众骇然。]
怎么理解呢?(哈~~仁者心动。)
六祖说的是:我不见风在动啊,我不见幡在动啊,我就见你们心在动啊。
就在众人在外见和心中所印见的两个不同点处争执的时候。六祖来个在中心一击。
外见:正是所说的“见山是山”——幡动
心中印见:正是所说的“见山非山”——风动。
中心一击:正是”“佛性非山非非山”——仁者心动。
佛性不是外见可以见的,也不是心中印见可以见的。(哈~说得很是勉强,希望明白)
六祖用的正是印宗法师当时所讲的“涅槃经”的理,所以当时众人一听就明白了。
当下就各有所悟。正是六祖法理融通的表现。
六祖在五祖处是没听过“涅槃经”的,只是当时听印宗法师说的。
一下就明白了这部经所说的理法。止住了争论,令众人各有所悟。
并为众人说解: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
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
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在这里也表现出各人不同的修为。
两僧人各见“风动、幡动”是“凡夫见二”
印宗法师虽是讲“涅槃经”,功德无量,但未法理融通。未能明心见性。
六祖一闻“涅槃经”就明法理,明白“仁者心动”,并为众人解说“涅槃经”。
(待续……)
释:
有一天六祖大師想起:「此時當宜弘法,我不可終日隱遁。」於是離開四會而至廣州的法性寺,正逢印宗法師開講涅槃經。講經時,有風吹動旛旗而左右擺動。這時有一僧說:「這是風在動。」另一僧說:「這是旛在動。」兩人爭執不已,六祖告訴他們說:「仁者是你的心動啊!若你心不動,風不動,旛也不動了。」當時聽眾聽他這一講,覺得非常玄妙,真是一語驚四座。
解:
(三十五)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若非心動,又安知其不是乎。果知動而不動者,則一切清淨,亦不至論義風生矣。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大般涅槃经】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 《佛心医术》fxys.126.com以禅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