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lllong2000(alllong2000)
整理人: 1101234(2001-05-23 21:12:05), 站内信件
|
。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氯、氟等化学合成物质作为制冷剂,导致臭氧空洞的出现和不断扩大。虽然已有国际公约限制使用此类物质,但它们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对于国外研究发现“低空大气层中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氯氟烃含量正在减少”的情况,王庚辰认为存在这种可能。但是由于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同温层)中,通常出现在距地面18至27公里上空,大气低空对流层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含量降低,对于臭氧层的恢复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现今情况来看,臭氧层的恢复也还没有开始,相反还呈现出扩大的趋向。
据介绍,去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在9月9日至10日间已扩大到近3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空洞面积,到达了南美洲有人居住的区域上空;与南极相对的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在变薄,受损面积达2/3;另外,珠峰、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消耗也很严重。中国环境研究院空气污染与气溶胶研究室的专家王纬也表示,“臭氧空洞将在未来50年内闭合”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因为臭氧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入氟利昂、哈龙等气体引起的。这些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比较稳定,在空气中可以长时间停留。只有在完全不排放含氯、氟等物质的情况下,臭氧空洞才有可能逐步减小。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保护臭氧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自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后,我国已淘汰了消耗臭氧潜能值9万多吨的ODS,是发展中国家淘汰ODS最多的国家,至2010年止我国将实现全部淘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