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weq007(海角听涛)
整理人: daiqisi(2001-05-03 20:55:34), 站内信件
|
舜帝姚重华原是与唐部落相邻的虞部落的酋长,这个有着与现代人极为相似的名字、后来被人称为孝顺仁爱的君王的黄帝王朝中的最后一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功谋略家,他的谋略比之于现代的谋略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能因他是虞部落酋长的缘故,但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段,尧帝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他成了尧帝的唯一乘龙快婿,这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他有一个充满险恶的家庭,传说中他在家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是一件相当不幸的事情,但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以他的高度智慧和机警,不仅多次躲过父母兄弟的谋害,还成功地谋得了至孝至义之名。因其如此环境下不可思议的孝行,使得他的岳父老丈人、好心肠的君主尧帝大为感动,于是把他调入了中央政府任职,他在成功的路上跨出了第二步。
他在那场空前的大水灾中,虽然不会治水,但他会说话。他无情地抨击治水专家鲧在治水中的无能,并且一直对尧施加压力,直至尧将鲧与其它几位正在与自然灾害作殊死搏斗的大臣处死方才罢休。排斥了异己,也显示了他的铁腕,建立自己的政治威望。
然后,据说他的威望就达到了顶峰,他的老岳父伊祁放勋尧帝就很愉快地放弃了权力,让他掌政。尧帝死后,理所当然姚重华继承了大位,这就是传说中的舜帝了。
但舜帝虽然能治人,却是不会治水的,当时处决了鲧等人后,水还是得治,否则国将不国,谈何政权?不得已姚重华启用了鲧的儿子姒文命—即大禹来治水。这可能是他一生谋略中唯一的,当然也是不得已的一次败笔,不过对人民来说却不失为一件幸事。
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伟大的舜帝登上大宝三十多年后,他开始老了,而当年的小字辈姒文命却挟着治水的威望成长起来了,达到了舜当年接受尧禅位时的程度。于是舜只得愉快地将大位禅让给了姒文命,自己跑到遥远的南方九疑山去了(为什么?这里边肯定有学问!),他的两位妻子追寻而去,没能找到他,都死于南方,但她们的眼泪造化了万世长青的斑竹。
记得有个时期有这么一句诗很抢眼,说是:八亿神州尽舜尧。当然愿望是好的,但是如真是这样,乖乖,那还了得?还能成世界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