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同仁之作>>cjxg_dm(三脚猫)作品集>>后晋兴亡小议

主题:后晋兴亡小议
发信人: cjxg_dm(三脚猫)
整理人: daiqisi(2001-04-28 13:00:01), 站内信件
                     后晋兴亡小议 
  后晋,是五代的第三个朝代,建立于公元936年,亡于公元946年,定都大梁。开国皇帝是沙陀族人石敬瑭。石敬瑭原来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年轻时非常勇猛,深受唐明宗赏识,委以重任。当唐明宗邺下兵变时,石敬瑭为了明宗的大业是出了头功的,所以,当明宗继位以后,十分器重他,委他以晋阳留守以重职。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石敬瑭有了自己的实力基础,他暗中扩充军事实力,以待时机。 
  终于,时机让他等来了,公元933年,明宗驾崩,李从厚继位,但是,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不服,起兵造反,很快便杀了懦弱的李从厚,夺取了皇位。历史上称李从厚为愍帝,李从珂为废帝。李从珂向来与石敬瑭不和,一个是明宗的养子,一个是明宗的女婿,都目中没有对方,现在李从珂登上了皇位,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机除掉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石敬瑭。此时的石敬瑭也对李从珂的夺权称帝忧心如焚,他知道李从珂是不会放过他的,自己必须想办法自保,不然自己的下场会比李从厚还要惨。石敬瑭手下的得力谋士如桑维翰,武将如刘知远等都劝石敬瑭要先发制人,不能坐等。石敬瑭也不是不知道不反就得死,可是他知道自己的实力并不足以灭掉李从珂,但不反的下场他又十分清楚。 
  正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李从珂却先发制人了。李从珂下诏命石敬瑭进京,说要升他的官,可实际上为什么要他进京,石敬瑭心里最清楚。他已经感到了生死存亡就在这一刻了,他火速召集将佐谋划对策,刘知远和桑维翰还是劝他起兵。最后石敬瑭决定起兵造反,但他却做出了一个十分出人意料的决定:向辽朝皇帝耶律德光称臣,乞请辽国出兵帮助,并许下割让北部十六州的承诺,耶律德光听后大喜,立即出兵来会石敬瑭。对他的这种做法,刘桑二人极力反对,认为做出这种承诺代价太大了,就算是能灭了李从珂得了中原,由于让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幽云十六州,会使北方无险可守,将来一旦辽人反目来攻,中原一带必定遭到重大灾难。可是石敬瑭非但不听,反而又做出了一个更让人感到不齿的决定: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自己行以儿子之礼。刘桑苦苦相劝,但石敬瑭已经听不进去了。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太原受辽册封为晋王,正式起兵反唐。由石敬瑭的军队和辽朝的军队联合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杀到洛阳城下,各路方镇见李从珂大势已去,纷纷投降石敬瑭。李从珂在彻底绝望的情况下举家自焚,后唐灭亡。从此,石敬瑭当上了晋朝皇帝,从此也开始了他七年的儿皇帝的生涯。 
  当时中原一带饱经战乱,经济基础已经几近崩溃。石敬瑭面临的困境不比后来的宋朝的困难小,一方面要保证庞大的军队和政府的开支,一方面还是源源不断的向辽朝皇帝及大大小小的贵族进奉钱物,使得国内的经济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国内的割据势力对晋朝还是怀有敌意,都在伺机取代晋朝。石敬瑭面临的危机比宋朝要大的多。忧劳成疾,终于使石敬瑭抗不住了,身体时好时坏,渐告不治。公元943年,石敬瑭去世,终年51岁。本来石敬瑭想立幼子石重睿为帝,可是元老大臣却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贵为帝,号为出帝。石重贵的综合能力比石敬瑭还要差,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纳了自己的婶子冯氏为皇后,大乱人伦,与冯氏颠鸾倒凤,做尽淫秽之性事。于军国大事却不闻不问,将开国功臣桑维翰和堪称兴晋第一功臣的刘知远弃之不用,却将刘知远贬到太原,这一步直接倒致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 
  石重贵犯的最致命的错误是在晋朝实力出现下降的时候公然与辽朝开战,当时的辽朝实力十分强大,本来辽朝就对石重贵向辽朝只称孙不称臣就十分不满,加上石重贵信用纸上谈兵的景延广实行不亲辽的政策,耶律德光决定出兵灭晋。耶律德光利用一些对晋朝不满的方镇的军队,在很短的时间便攻下了洛阳,俘虏了石重贵,灭亡了后晋,后晋只存在了十年。辽朝将石重贵一家迁到黄龙,让这位纳婶玩乐的皇帝尝到了苦处。以后,石重贵与冯氏再也没有下落。 
  整个后晋统治的十年里,中原的经济跌到了谷底,而且,由于石敬瑭非常不负责任的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十六州拱手让给辽人,从而使后来的宋朝因为北方无险可守,与辽朝的攻守战显得非常被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一切都是石敬瑭犯下的滔滔罪恶。后晋给后人唯一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由张昭和刘煦合写的<旧唐书>,除此之外,什么也没留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