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青春无悔>>〖满天泛星〗 >>【Grrl疯语 -- ........grrl】>>屎人集>>答eyeyou何谓“小布读物”

主题:答eyeyou何谓“小布读物”
发信人: grrl( )
整理人: rainny(2001-08-23 12:09:56), 站内信件
   eyeyou 同学问过的,突然想起便给答答。详细内容如下:



小布读物
 
周珣 

“小布尔乔亚”,意谓“小资产阶级”。“小布读物”是“小资产阶级”的阅读选择。在我看来,今日9成的书籍、9成的流行杂志、9成的影视作品、9成的网上文学,都类属于“小布读物”。

“小布读物”是一种阅读品位,一种情调,一种价值观。

市民品位和“小布品位”的差异,不止于买《北京晚报》还是买《时尚》杂志的分别。用“小布”一点的话说,那是一种“亚文化现象”。小知识分子绝不在一场车祸发生时当场围观,他们宁可在电视直播的时候叹息,叹息后就算了,就忘了,兴致不减地吃西泠牛排,不耽误过自己的日子。大知识分子则会陷入沉思彻夜不眠,想车祸的背景,想死于车祸的人,想交通法则的设计问题,然后奋笔疾书洋洋万言,试图影响社会的进程。

“小布”不。他们是非常自我的人群。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明显地欠缺黍离之悲、家国之痛,所以也很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民,对国计民生问题不大有一肩以担之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的目光更多地投注于跟他们正在进行时的生活和情绪有关联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小我”比“大我”更触手可及。

我在一家“小布杂志”上读到一个专栏,栏题就叫“我是小资”,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写的都是城市生活的家长里短情绪起落。“小布读物”之所以成大众文化的主流,实在是缘于今日城市人普遍的生活状态。老实说,这种生活,和崇高相去甚远,与理想主义也不搭界。

一位批评家总结现在的小说:漂亮的语言、流畅的叙事、机智的情节、完整的结构,再加上故事后的一些意味。对,就是这些构成了“小布读物”的基本元素。

“小布读物”是有一些特质的,非三言两语可以描摹。一般来说,婉约比豪放更趋近于“小布”,优美比壮美更趋近于“小布”,细腻比粗砺更“小布”,精巧比朴拙更“小布”,喜乐比伤痛更“小布”,絮絮叨叨细情琐事比高谈阔论国内外大事更“小布”,关注情绪比关注事件更“小布”,不思考比思考更“小布”,感性比理性更“小布”。

看“小布读物”的过程,是马蹄声轻捷地踏过,一夜看尽长安花。不能太认真太使劲儿,因为没有坚定的东西。在阅读时的整体精神状态是放松的,也许会有一点伤感、有一点叹息、有一点诗意,但都不激烈。他们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小布”是不容易震撼的一群人,虽然他们喜欢用这个词。别人的、外在的东西说到底并不能真的改变他们,并不对生活和情绪产生转折性的影响,最多,是一闪而逝的感动。

“小布读物”娱乐的色彩,远远大于教化的功能,有游乐心没使命感。在“小布阅读”中,“快感”、“愉悦”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小布读物”和这样一些词汇相关,轻松、快乐、浮华、明丽、调侃、嬉皮,刻意的风雅,清淡的感伤,短暂的流行,拒绝深度,离弃思考。读“小布读物”,千万别想,一想就多。

“小布读物”就像小布情调的标志性道具———玫瑰,无论是99朵还是999朵,灿烂一时,凋敝不超过一星期。本来,也没谁打算诵读一生。不错,玫瑰是速朽的,但这并不妨碍大多数人喜欢案头有玫瑰相伴。那是一种最大众化、也最易盛放的花朵啊。

《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13日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