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bbbwa(挖)
整理人: xiur(2001-04-17 00:28:49), 站内信件
|
“我朝门口走去;我没法子冒生命的危险,没法向他们微笑,我眼里永远流不出眼泪
心中永远点不燃烈火。一个无处存身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没有现在。我什么都不要,我什么都不是。我一步一步朝天涯走去,天涯一步一步往后退;水珠望空喷去,又溅落地上,时光摧残时光,我双手永远是空的。一个陌生人,一个死人。他们是人,他们活着。我不属于他们同一类。我没有一丝希望。我跨出了门口。”
-------波伏娃《人总是要死的》
作为一个曾经幻想不死的人,每每读到此处。常另我呼吸埂咽,难已为继...这是什么样的哀伤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俯视着人类社会对一切事物做出的种种努力..无法说服自己参与其中,然而自己也曾经是这群人中的一员。昨夜第三次的看这小说,阴冷的穿堂风吹在背上,读着这些沉重的句子。久久无法入睡。1946年这个作家的心或许已经死去。
或许这小说里还有积极的一面,在那些注定要死去的人的心里。“他们知道自己既不是小飞虫,也不是蚂蚁,而是人,重要的是活着,是做征服者;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献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真理。”
“您看看,咱们两可以轰轰烈烈的干一场!”当福斯卡(那个不死的人)无数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哀伤可想而知,一个不死的人什么都能干,然而所干的一切连这时间长河的点滴浪花都无从激起。人们愚蠢的重复着历史,今天所干的一切就如同以往所干的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所背负的种种经验,种种知识。于他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我要的只是一份不动脑筋的工作。”多么绝望的哀求!
《人总是要死的》法国作家波伏娃写于1946年 叙述了一个不死的人的故事,既说可作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艺术见解。我也姑且这样认为吧!
---- 欢迎各位到
彩云之南坐坐。清茶伺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