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主题:论横沟正史侦探小说之特点(完)--文学性(转)

主题:主题:论横沟正史侦探小说之特点(完)--文学性(转)
发信人: wyy217(玮琦)
整理人: xiur(2001-04-17 00:23:27), 站内信件
发信人: wyy217(玮琦)
整理人: wyy217(2001-04-08 00:05:38), 站内信件  

  四、浓郁的文学气息 

   侦探小说按江户川乱步的逻辑即“主要是将犯罪中的谜,以逻辑性解明的小说⒁”。逻辑性可以说是侦探小说最强调的特性。与之相对的文学性,因其太过感性,除了必不可少的勾勒描写外,侦探小说家是惟恐避之不及的。早在1928年,美国解谜侦探小说大师范达因就站在古典解谜小说的立场上为侦探小说创作定了二十条“清规戒律”。其中第16条是这样的:“侦探小说不需要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与故事进展无关的事物,比如 
文学性的粉饰、完美的写景等。因为读者只想了解作品中的智慧游戏,其余皆为繁词冗句。”当然这并不是很适合侦探小说的发展和后人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但是他指出了侦探小说注重逻辑推理要远胜于文学性的特点。 
   横沟正史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文学性上下了很深的功夫。且看《女王蜂》之“月琴岛”中的这部分描写: 
  “如果有哪位读者曾在昭和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这天的黄昏,偶然坐船经过琴杆岬的突出处,就会见到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幕景象——一位女子站在如鸟像般尖细的悬崖峭壁上,在初夏藏青色的山茶树陪衬下,那美丽的倩影宛如一幅图画。她那垂肩的黑发由于海风的吹动,在夕阳的照射下不时闪着金光,并在白色山茶花的衬托下,留下淡淡的阴影。”⒂ 
   这一段是描写女主人公大道寺智子站在悬崖上思索生父之死的场景。若细究起来,与案情无多大关系,但横沟正史却用他善写罪恶的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剪影。黄昏、美女、悬崖、山茶树、阴影。平静中孕育着冲突:藏青、黑、金、白,四色强烈的对比,给人刺目的感觉。这一切烘托了智子内心激烈的思想冲突:离开月琴岛到东京接受继父的安排过平静的生活呢还是先找出生父死亡的真相,还有母亲凄苦的一生,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淡淡的阴影”实际也是投在她内心神处不可解的阴霾。这幅场景描绘正体现了横沟正史注重文学性的特点,其他类似描绘在他的作品中亦随处可见。 
   不仅仅如此,横沟正史对日本文化、历史的熟知使他善于用典。在用了典故的作品中,古今参照,越发突显出神秘、凄凉、诡谲的气氛。月琴岛的由来,狱门岛的往事,八墓村的传说,从一开始就给故事蒙上一层阴影。这些传说、往事在迷信的穷乡僻壤往往是不祥的征兆,然而也的确如此,命案接连发生。 
   此外,在有些用典上还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古井奇潭》中的那座葛叶屏风。屏风上画的是狐狸化身的葛叶。 
  “她的两只袖子向前扬起,头有点向前倾,脖子看起来有些长,和服下摆在秋草中飞扬着。看她的姿态,仿佛在告诉丈夫保名要回到信田森林去。屏风的右肩则只有一弯新月,背景是一片模糊的云母色,使夜晚的安部野增添几分寂寞和凄凉。”⒃ 
  “那座屏风上并没有狐狸的踪影,葛叶也没有长出尾巴。然而这个怡然独立的女人,看起来却有些虚无缥缈,长长的裙摆掩没在秋草中,不禁让人觉得她的下半身仿佛已经化作狐身了。这真是不可思议。”⒄ 
   对屏风的这两段描写,先营造了一种阴森、诡异的气氛。 
  “葛叶有点悲伤地低着头,但她张开的眼眸中,竟然两边没有瞳孔。”⒅ 
  “一个美丽的女子脸上,有眼睛却没有瞳孔,会令人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我看着画的时候,不禁想起了文乐的玩偶。在文乐的玩偶中,‘朝颜日记’的深雪是典型的盲人角色。她被设计成只有眼白,而没有眼珠。葛叶屏风上的葛叶就是那种感觉,使人觉得画中有一股无法形容的妖气流露出来。”⒆ 
   作者细致描绘葛叶屏风的用意何在呢?接下来奶奶阿真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们是在说画里的女人没有瞳孔吧!我相信画这幅画的人一定有很深的用意。这幅画中的葛叶并不是真的葛叶,而是狐狸化身的。当时它正在变化为正体,准备回信田森林去。画这幅画的人并没有画出狐头或狐尾,只是以没有瞳孔来代表这个葛叶不是人。每次我看到这幅画,都深深地感觉到画家的心思。”⒇ 
   读者看到这里就会想:原来作者写这座屏风是在影射本位田大助(阿真的长孙)不是原来入伍前的大助,而是伍一。因为大助和伍一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只是伍一是长有双瞳的私生子。他有可能借战火毁去双瞳——唯一分辨大助与伍一的证据,回到本位回家伺机报复。虽然事实证明大助还是真的大助,读者在与作者的斗智中被摆了一道,但仍不得不佩服作者利用葛叶传说干扰视线的高明。 
   与用典相关的是横沟正史善于利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上面葛叶屏风即是一例。此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狱门岛》中三句隐藏杀人诡计的俳句及其使用的工具了。杀害花子用的是“黄莺倒吊啼初音”。花子是被和服带子勒死后倒吊在梅树枝上。雪枝被勒毙后放到了吊钟底下,用的是“头盔压顶虫嘶鸣”。至于月代,她身着艳丽的祈祷服死在祈祷所里,身上撒了殷红的荻花,暗合“与女一家荻和月”。单就这三句俳句,其意境是优美的。其中后两句还出自俳句高人松尾芭蕉的记行诗集《奥之细道》。然而如此优美的诗句用在三具年轻貌美的女尸上则未免太过诡异。杀害雪枝用的吊钟诡计是该书道具使用上的又一妙着:既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又与《道成寺入钟》相应证。像这种充满诗意,极富文学气息的谋杀大概也只有在横沟正史的侦探小说中能得一见,非常有创意,足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完稿于二○○○年六月 

注释说明: 
  ①出自《迷宫之门》序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②③④⑤出自《本阵杀人事件》第八章“金田一来了”转自“侦探推理世界”网站  “日本推理”区 
  ⑥出自《黄金指纹》尾声 
  ⑦出自《恶魔的宠儿》 
  ⑧出自《本阵杀人事件》第九章“猫坟”之“金田一登场” 
  ⑨实际上更适合形容的一词是“偏执性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paranoia) 
  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对挫折或他认为是羞辱和漠视的事特别敏感,好产生歪曲的体验,如把别人中立的或友好的行为当作是敌意的或蔑视的,因而常为个人的权利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善于嫉妒或过分认为自己重要。这种人会因感到毫无办法受到羞辱而甘当牺牲品,另一些人则由于过分敏感而产生攻击性和惹人注意的行为。所有病人都有过分自我关联或援引的观念或行为。(出自《精神病学简明词典》) 
  ⑩出自阿达莫夫(前苏联)《侦探小说的情节》转自《啄木鸟》1986年第2期P120. 
  ⑾同⑩P117. 
  ⑿⒀转自“侦探推理世界”网站“推理史话”区“世界推理经典评析(上)” 
  ⒁ 出自《本格Mystery论》转自同站同⑿⒀ 
  ⒂出自《女王峰》珠海出版社1999年 P9 
  ⒃⒄⒅⒆⒇《古井奇潭》第一章“葛叶之恨”

 
 



----
远离尘嚣,随风向月的我,化做一只青蝶。


欢迎光临北京社区推理小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