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海外华人>>心情加油站>>请你参加>>"海外华人"2001有奖辩论大赛>>【辩论赛正方】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辩论赛正方】总结陈词

主题:【辩论赛正方】总结陈词
发信人: navi( )
整理人: navi(2001-04-15 05:10:03), 站内信件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乎于真诚的沟通, 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在乎于不停的交流和吸纳.

很高兴和可以对方辩手达成一个可贵的共识,
就是借鉴国外的优秀人才的培养手段可以提高个人,甚至整个国家的根本素质.
而本方在这一次辩论的最根本问题, 就是为了证明年龄层偏低的中学生同样适合出国留学.

不可否认, 中学生出国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是有利有弊的,
要认识一个问题不能够完全否认它的缺点,同理,我方也没有逃避过中学生在国外可能碰到的困难.
下面请让我把我方和对方的依据作个比较.

1. 历史

为了让大家比较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

古代,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外国势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学习和研究,
而在近代史上,中国留学生从国外带回的科学技术却带给我们这个古老国家以工业改革的能力.
在对方辩手的总结陈词中,把那些先人留学的足迹轻描淡写为"时代变迁了,国情不同了,中学生出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 这一点让人不可理解,为什么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经久不衰, 反而中学生出国就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呢?

出国留学的小留学生,远有詹天佑,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火车技术的腾飞,
中有邓小平, 给中国的政治革命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并且最终实现了改革开放.
近有中国健力宝足球队,十几岁出国后学习到了足球强国对足球运动的正确体会,屡屡在国外比赛中创造佳迹,特别当国人看到他们回国后逐渐被国内大环境的腐蚀和同化,更加证明了国外环境的造人和国内环境的毁人.


2. 个人培养

对方辩友往往抓住"年龄过小"这个问题死缠烂打,可是我方不得不反驳,这种仅仅凭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反,我觉得在中学时候大胆走出国门是对一个人意志上的一种锻炼.

在国内,中学生们往往生活在无尽的关怀和照顾当中,
家人,朋友,老师,学校,
生活上不存在任何需要自己动手的地方,
所要做的,往往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这样的日子不是不好,而是缺乏了一种对未来的负责,
毕竟一个人没有磨练没有挫折就不会成熟,不会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
在国内,很多时候甚至不用动动脑子想问题,
有困难了自然会找父母解决, 这样的情况在现在的中国十分普遍,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大声疾呼,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而如果在国外,只要有一定的引导和看护,中学生会很自然的开始想问题,
想自己的人生,想自己的未来,然后才可以牢牢的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国外, 更有利的一点是能够"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对国际形势的了解,不能永远的只听到一种声音,
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要多从几个方面看待,
不可否认,国内的教育方式仍旧停留在"填鸭式"的年代.
学校老师要做的,就是告诉你怎么样去做,而不是告诉你为什么去做.
国外呢? 
老师会把一件事情用叙述的方式告诉你,起因,结果,
然后, 要你自己去想,去推敲,去判断,
因为你过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是使用你自己的大脑,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同样应该由你自己来培养,而不是其他人. 

说到了国内外教育方式的不同,那就不妨多说一些实例:


3. 教育水准

先说说基本的教育方法.
   国内, 我想大家都经历过, 也都有一种体会,就是我们读书是为了:考试!!
如果大家有同感的话,我想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一种替千千万万生为中国人的学生悲哀.
请不要说我妄自菲薄, 不要说我崇洋媚外.
我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话说回来, 要提高教学适量的第一步,是要认识不足.
什么是中国教育的不足呢? 我想简单的归纳一下, 
国内的教学方法是死的, 国外的教学方法是活的.
怎么说呢? 
如果在国内的中学,老师会告诉你,这是什么.
在国外的中学里呢, 老师会问你,这是什么, 如果你答对了,老师会继续问你,为什么?
 
所以, 国内的中学生要做的只有去"记", 而同样的,国外的中学生已经在"想"...

久而久之, 当国内中学生的眼光仍旧停留在书本上的时候, 国外的同龄人已经把目光放的很远,
应为他们一直在不停的"想", 当他们想不明白的时候,自然会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当他们找到了,就在无形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有关教育上的问题,还有一点会被忽略的就是: 语言

由专家说到过,在语言学习方面,中学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也就是说,等大学才出国的人,在语言的领会和吸收上,已经比中学时出国的人逊色了很多. 
这个不是勤奋和努力可以弥补的.
再且,中国学生在中学时学到的祖国语言文化已经基本够用,而且在日常语言方面绝对不会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差, 这一点从这次参加辩论赛的很多中学留学生的笔下已经可以看出.


4. 国外的环境

我想在这一点上大家可以比较容易的取得共识, 当然,是在出过国的人之间...

如果有反对意见的话,希望不会拿好莱坞或者国内新闻报道中的例子来反驳.
因为如果我一直在国内生活, 我也会把国外想象成藏污纳垢的地方.
可是很庆幸,我能够亲自出来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国外生活.

这里我拿我自己作为一个例子来说,
我在十七岁不到就来到这个被国人称为"万恶之国"的美利坚合众国,
然后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多, 自己一个人开车走遍了美国本土一共四十八个州,
很幸运,我没有像国内朋友条件反射所想的那样"如履薄冰"...
相反的,我看到很多相当和善的美国人, 在我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向我伸出手,
甚至让我感受到过如家中一般的温暖...
我几乎从来没有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的感受, 也不觉得年纪小就一定会被不良思想侵蚀的论点.

下面让我们把问题再提升一个高度, 对我们国家的影响.


5. 站在国家的立场

想一想,现在我们的祖国的发展正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比较敏锐的人应该会发现,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国外数以千亿计的巨额投资,
不是加快军队的建设, 不是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 也不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工人下岗问题,
而是需要一支庞大的技术管理队伍,从而才可以实现以上的种种设想,
而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 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因为种种原因,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而且, 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早已被证明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
可是因为国家对出国留学的补助有限, 而且国外政府对签证的名额限制, 令到很多欲出国深造的学生不得其门而入,
而选择在中学时期就出国的方法不失为一条捷径.

另外, 我国的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中学留学生的身上看到教育改革的方向,

就在很多人不满国内教育系统的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多次的放出口风,说要想方法替学生减压,
以及培养国内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甚至打起了高考改革的主意,
这一切,不能否认有借鉴了国外教育制度的因素.
而我们这些经历过国内与国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小留学生",
恰恰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让国内的教育部门看到,同样一个人,在国内和国外中学里求学的经历,
如果在国外更有利我们发展的方面, 国内可以借鉴,
如果觉得不适宜国内的环境, 也大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 中学生出国留学更是一种国内外两种制度最直接的交流.




以上是我所归纳的几点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的根据,
下面,让我们看看反方的论点.


1. 中学生心理并没有足够的成熟, 所以会经受不起异国的文化冲击.

在此, 我想说明几个问题,

首先, 我想强调一下父母的作用, 
先撇开单独出国的学生不谈,如果是与家人一起移民的话, 那父母将会负起这个责任.
因为既然有父母在身边,对子女在一个新环境里可能遇到的问题父母就应该有所准备,不能把子女的不适应完完全全的归纳成出国的弊处, 因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子女的人生走向是会随着身边的人而潜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 及时的与子女交流, 那么,中学生哪怕更小的孩子都不会有经不起文化冲击的问题.

其次, 我们说说独自一人在国外留学的例子,
在我看来, 国外的生活不会就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可捉摸,
相反, 如果在国内,父母都很忙的话, 那么情况是很相似的.
不能一味的把问题归结与国外的生活太残酷, 太难以适应,
而是要更多的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比如说, 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对自己负责!!!
每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请你问一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得起自己么?
不要逃避,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自欺欺人!
没有什么人或者地方可以改变你, 除非是你自己想要改变自己!
不要以自己年纪小来开脱,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遇到挫折了就说"中学生不应该出国"..
 
外国怎么了? 外国的生活可以证明出你心志不成熟?
我不这样认为, 因为如果你能在国内过的很好,你出了国一样可以顶天立地!
年纪小怎么了? 年纪小的人也会有出息!

我只听说有博士生,硕士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轻生, 因为受到挫折而杀了人,
而没有听过有中学就出国的人有过这种念头,
为什么?  因为我们比所谓"心志成熟"的人更能想得开,更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更能摆脱世俗的眼光, 我们太小了么? 不,我们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


2. 对家庭的经济基础是一种负担

对于这一种说法, 我似乎感到了一种惭愧..
对方辩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经济方面没有足够基础的家庭, 还是要不顾一切的把孩子送出国,会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
不过, 在值不值得的方面,我觉得就有一点见仁见智了,
毕竟这已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 因为没有经济上的实力是绝对不应该这么做的.
我希望这次辩论的前提应该是"有能力出国的情况下",
毕竟如果没有了这种保障,这样的辩论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后, 我想指出对方终论辩友的一些致命的错误.

1. 对方辩友居然一时疏忽,看漏了我方的很多贴子,包括已经有本方辩友解答过的疑问, 在总结陈词里用同样的话又问了一次.

对方的总结陈词里说:

"时代变迁了,国情不同了,中学生出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 


请看我方选手在【辩论赛正方】再驳叶子辩友一文中的诉说:

"我举的例子,是上个世纪的。这有历史渊源。建国52年,全面放开,允许出国留学的,你说有几年?允许中学生出国留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事,这批留学的中学生,大都没有完成学业呢!你怎么认定他们作不出贡献?"  


对方的总结陈词里还说: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确实比国内先进的多?那么为什么在国际奥林匹克xx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的是中国中学生而不是其他国家中学生呢?请问对方辩友是经过调查研究过的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哦。"
  
请看我方选手在【辩论赛正方】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 一文中的诉说:

  "我国选手参加中学生奥赛,总能披金戴银,是对方辩友所津津乐道的。事实如何呢?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清楚他们的培养过程。湖南湖北两省,奥赛成绩之辉煌,全国瞩目。全省只有一两间学校,有招收奥班学生(通常只有一个班)的特权。他们的普遍做法是,高中三年,让学生苦攻一门学科,提前学完高中与大学中的相关课程。如果进入国家理科试验班(全国二十几人),更要接受全国一流教授的特别培训,最后才选出国家队(五~六人),出去比赛。这种培训之下,能不披金戴银吗? 
然而,这种培训之下,我们的实验试得分,仍常落后与外国。说明什么?我们的学生,会考试,但不会操作。实在令人痛心啊!" 



2.  看了看对方辩友的名单, 忽然发现竟然有超过一半是没有出过国的朋友,显然是为了这次辩论赛才开始准备这些问题,
而且,对方大多数人都是就读大学的, 几乎没有人是在国外读高中的,
反观我方选手, 按照地域来说,有美国的,有加拿大的, 有澳大利亚的, 有新西兰的,也有国内的, 甚至有非洲的, 按照学历来说,有正在国外就读高中的, 就在国外就读高中和大学的, 甚至有在国外读教育学博士的. 所说的话也代表了我们最真实的想法, 毕竟我们才能最真实的感受到一个中学生在国外的喜与悲, 利与弊.
从这些数据上看来,我方观点的说服力要大大超过对方的辩友.


综上所述, 本方认为出国的利弊不应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
同样, 初中生出国同样可以对自己负责, 并且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
眼前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路上的障碍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
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珍惜身边的机会, 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中学生们一样可以任意挥洒, 展翅翱翔....







----
而风吹得那么不疾不徐,我奔跑在清晨的沙地上,看那些不知写着什么事情的信纸,
如同海鸥一样的越飞越远,终于在晨曦里失去了踪迹。我迎着朝阳站在大海的面前,
对自己说:如果时光不能倒流,就让这一切,随风而去吧。



广州社区海外华人                          上海社区英语学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