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nbuyi(蜀南布衣)
整理人: daiqisi(2001-04-13 13:22:00), 站内信件
|
哈哈,不怪不怪,这么多天不见,还以为你狂找证据去了。
那些人当时都籍属荆州,当然是他的老乡,你是不是顺便翻了一下现代地图就说那些地方是属于“湖南湖北河南”,哈哈。
关于他扶植荆襄势力,你还可以从他一步步削弱同样是白帝托孤的重臣李严看出来:刘备殁时,“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是当时蜀内头号军事首脑。而后,诸葛亮当政,把李严从永安移屯江州,再以抵御曹真南侵之名兵赴汉中,使之日近诸葛,便于掌握,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更干脆夺其兵权,只让他分管运输。而后李严获罪,废为庶民(关于李严获罪,历来疑点甚多)。这里引这段情节,实在是有这样的怀疑:以刘备之长于用人,如果李严不能当其职,会被军国大事相托?为什么不是把军政大权全部交给诸葛亮?可见,不管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李严的军事才能还是为刘备认可的。可是在李严并未犯错之时,夺其军权,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
刘封之死固不足惜,可是诸葛亮说此话时还在他未获罪之前,如此私下向刘备嘁嘁,实在看不出这就是“伟大的政治家”所该为。
不错,有个性的人才的确难管,可是都以莫须有怀疑而除掉,则难怪蜀之无人了。诸葛亮用人比之刘备,相差甚远。
我说的是刘备未入川前刘璋治下的益州,如彼时张松、法正、李严、颜回、张任等,皆一时之杰,以刘璋之暗懦,尚可以产生如此人才,怎么到了“伟大”的诸葛亮当政,就人才凋零了呢?看来不是巴蜀不产生人才,而是人才政策的失当所至。
诸葛亮当然有他公正的地方,但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他的用法过严,而且,缺乏变通。如,杀马谡。街亭一战,他用人失当之错比之马谡战败之错实在大的多了,失败后,不顾当时正用人之际,不顾众人的苦劝,斩了小马,这固然有他一定的道理,可是反观曹操,一生中有多少战将向他立过军令状,当他们失败时,曹操只是用“胜败乃兵家常事”一言而过,可见,人才为曹操所得,并非偶然。
至于蒋宛几位,不过是困守之才,他们身后,人才枯败之势亦不可逆转,不足论也。
----
蜀南有布衣,挟剑四海游。醉里漫纵马,一笑傲王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