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m1(疯猫)
整理人: navi(2001-04-12 22:16:15), 站内信件
|
如你问中所说:
“有网友和我说过,在青岛的一家国际学校读书,一个学期是3万多,出国会更高,我所在的地方有个著名的女子学校,只收名门,就更夸张了。”
有点不解为什么会写出这些的原因何在,目的何在?在你的问中已经提到了
“我方就家庭环境一说可以站得住脚……”
为何还要反复陈诉呢?
您的文章里又提到:
“这些收费昂贵的学校一般都是针对国际市场,因此各种学生都有,课程也较国际化。”
我要说的是,这不正是我们论诉学生出国利大于弊的原因之一吗?就是为了尽早的去适应国际化的课程,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还有要提的就是您问中所提到的
“如果一个初中生到了国外的普通中学,中间的转变(包括文化,语言,生活,和朋友)理论上是根本不能被克服的”
我方认为,辩论本质,要理论结合实际,而在贵方仅已理论推断的过程后,请不要使用“根本”这一类的绝对字眼,这,是毫无根据的。
至于您文中里最后提到的
“初中建立的友谊在这个出国的断层无法产生有效的作用,父母的远离也导致缺乏引导。”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我已经在以前的论诉里说的很明确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方的观点: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
谢谢!
---- 疯猫是我,我是疯猫!!哈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