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vy_zou()
整理人: navi(2001-04-12 19:45:38), 站内信件
|
对方辩友反复以本版《痛在HOMESTAY的日子》、《异乡生活 - 人情淡薄》两篇文章作为论据,主要强调的是国外人际关系冷淡,未成年人难以适应。可是请不要忘记,我们辩题的客体是一个整体概念----整个留学中学生群体,而非针对某一个人。既然是这样,我们讨论问题就应从整体角度出发。
为什么个别人会出现类似“《痛在HOMESTAY的日子》、《异乡生活 - 人情淡薄》”这样的感受呢?我想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有失完善,致使孩子目光短浅,自立能力差(包括心理上和生活上)倚赖性太强,承受挫折能力太差。记得我看过这样的报道,介绍一批由各国“优秀”学生作为成员的海外夏令营活动,晚上各国学生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露才华,唯独不见中国学生的身影,原来他们太内向了,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显露自己。还有,在日本,日本的孩子在冰雪的寒冬只穿件薄薄的单衣在操场上晨练,而中国的“小皇帝”们却捂在厚笨的羽绒服内缩手缩脚。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它显示了我国教育的一个缺陷,就是过分强调学分的重要,忽视了对自然、社会、人生观的有效引导,即使有也只是空洞的说教式的长篇大论。这必然造成了孩子们的闭塞心理。即使是我们这些18岁以上的“成年人”也未必不具此种教育的后遗症,----在海外一面念着“好”专业的高学历一面迷茫地寻找理想的人少吗?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不管是否具备其素质与基础,选学的课程大都是经济、IT、与MBA等“热门”专业。而那些人文历史等所谓“冷门”专业却大都为发达国家的本国学子选修,因为他们更多在意的是个人本心的爱好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两种现象其实就是代表了两种视野与境界,那不是仅靠数理化与埋头苦读就能解决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青少年应该从小加强这种学分外的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开阔的视野以及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出国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我们不要犯因噎废食的错误。
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
谢谢。
----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