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海外华人>>心情加油站>>请你参加>>"海外华人"2001有奖辩论大赛>>【辩论赛正方】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正方观点】驳叶子辩友

主题:【正方观点】驳叶子辩友
发信人: donkeylee-renwox()
整理人: navi(2001-04-12 19:46:05), 站内信件
【这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中学生出国是独自一人来到国外这个举目无亲、“家徒四壁”的陌生环境。父母陪同,国外有亲戚的毕竟是极少数,请不要以点概面的看问题。】
    有父母陪同,国外有亲戚的,真的只是极少数吗?有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不能罔故事实,为了论证己方论点,随意而言啊!

 【那么对方辩友的意思也就是说现代发达的通讯电话、电邮等可以取代父母亲人朋友的陪伴及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咯?这倒是令叶子想到一个经典的光棍笑话:娶个电脑当老婆。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这个有可行性吗? 】
    到底什么是陪伴,什么是关心照顾?国内很多中学生,早上上学时父母没起床,晚上自修回家,父母又已睡了(有些是父母上夜班,子女睡了还没到家),这样算得上陪伴吗?看得到对方的动作,听得到对方的声音,感受得到对方的情感,请问这还不算关心照顾吗?叶子辩友,您提的笑话,确实让我大笑不止。我笑的是,聪明如叶子,竟混淆了不会思考,没有感情的电脑与有理智、情感,会借助电脑与同类沟通的伟大的人类!电脑是技术,互联网也是手段,没有人这个主心骨,什么都无从谈起。现在,愿意沟通的人,才是核心所在,距离的鸿沟,早已让技术填平了。对方辩友,清楚了吗?

【而正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出国后难以以未完全成熟的生理及心理来面对这种种困难与挫折,所以才会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白白浪费的青春与大把的金钱恐怕是不能够称之为成长的代价吧! 】
    叶子辩友很喜欢提皮亚杰,我恰好对此有较深入的学习。皮亚杰认为,少年儿童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品质就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大多数是在12岁左右)。中学生年纪是尚小,但已达到皮亚杰所说的成熟的水平!柯尔伯格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他把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共180个单项,任何道德推理都可归入其中。他提出的著名的“海因斯偷药的故事”,判断受试者的道德阶段,不是依据受试者对偷药行为的认可与否,而是看他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此,说明中学生足以有较完善的道德体系,去面对出国后的困惑。克服这些困惑与挫折的代价,怎会不成比例?青春固然会流逝,但对谁都一样,不管出国也好,不出国也好。能在青春年少之时,就有相当的经历,这样的青春,怎会是白白浪费呢?

【需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所谓基础知识就如国家宪法一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内容及模式,而并不是滞后的表现,难道国家宪法也会天天变,日日变,年年更新吗?】
    叶子辩友用基础知识与国家宪法相比,是非常不恰当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出的是一些根本的规定。以宪法为基础的其他法律,倒是不断地完善发展。正如教学大纲,规定了国家教育的根本方向,而教材,是以大纲为基础的,与具体法律一样,也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完善。五六十年代,高中的课程内容,只相当于目前的初中水平,这是知识发展的必然。教育,有滞后社会发展的特性,但这种滞后是需控制的,不然,教育会成为延缓社会发展的刽子手!

【请问对方辩友的意思也就是说国外培养学生“做实验”而不懂理论基础的教育就能够促进许多人的后续发展能力咯?请了解一个问题,后续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潜力”)的挖掘及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培养灵活思维及探索开发的先决条件。没有牢固的基奠,何以来万丈高楼平地起?恐怕也只能被人成为豆腐渣工程吧!】
    叶子辩友曲解了国外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做实验,不可能没有理论基础的教育。只是国外教育以探索式教学为主,而我国教育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况且,很多一流高校的教授、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提到搞研究,更重要的是兴趣,而不是专业基础。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什么知识,是可以马上学习的,而没有兴趣,就没有深入钻研的动力。所以,有灵活的思维,探索的动力,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牢固的基奠,这样的大厦,决不会是豆腐渣工程,更不会成为毫无特色、牢固的水泥桩!

【本版现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站友chenliang77(亮亮)及现在德国留学的nanyuner(南云儿)前不久也谈到这个问题,他们出国的原因就是父母出差到国外,偶觉得这个地方风景不错,人文环境还可以,就如此决定把他们送出国留学了。请问:这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
    亮亮和南云儿的父母,可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他们也不是全无依据,至少在惊鸿一瞥中,看到了风景不错,人文环境还可以啊!象疯猫、philoz,他们感觉就挺好啊,那么,按叶子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说明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呢?

【 的确,詹天佑等一批小留学生最后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请问他们是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吗?这里我们所谈的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对方辩友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对不起,对方辩友,我以为詹天佑的情况是大家熟知的,没有详细说明。那么,现在补充一下:詹天佑正是在12~14岁间,有就是如今中学生的年龄,考取了奖学金,公派留学的。我举的例子,是典型的、强有力的,并没有顾左右而言他。

【思想尚未成形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在异国文化的冲击下,进一步迷失自己,进一步走向彷徨,更容易在异域文化的影响下被同化,请问这对个人的成长及国家的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
    上世纪初,我国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小平同志为例),不到20,出国留学,他们有没有在异国文化的冲击下,进一步迷失自己,进一步走向彷徨?显然没有。而且,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对方辩友花费大量的篇幅来阐述国外的教育如何如何先进,如何如何灵活。我方承认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足,亟待逐步发展与完善,需要借鉴国外的某些教育方式与方法,但这是否就代表中学生出国就一定是利大于弊呢?】
    谢谢对方辩友承认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足,亟待逐步发展与完善,需要借鉴国外的某些教育方式与方法。请问,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他有几年的中学年华?国家的教育可以逐步发展与完善,一个中学生,他有多少光阴可以等待?

    综上所述,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
    
    谢谢!







----
一只毛驴走天下,得嗒得嗒得得嗒
天下任我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