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hiloz( )
整理人: navi(2001-04-11 17:56:32), 站内信件
|
对方已经承认,世界的文明和文化有进一步的交流和融合。我方认为在这个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撇开政治各种文化之间的隔阂是越来越小的,包括语言、饮食、习惯等等。特别是在当今不单单是中国和某一个外国的交流,而是很多国家多点对多点的交流和融合。因而这个进程显得更加迅速和卓见成效。异国的不同文化之间有了相对较大包容性,单单对于生活学习来说做到彼此理解并不困难。
<语言的障碍,生活的挫折,在伤心难过的时候缺少父母亲人的安慰鼓励,在悲观绝望的时候没有亲朋好友的鼎力支持,远离了父母的呵护,远离了朋友的关爱,他们有可能在陌生的世界感受到亲切感吗?恐怕只会是在萧瑟的风中独自而行,更显茕茕孑立吧。〉
一个高中学生,在他学习了5~8年英语之后,为什么出国之后还有对方辩友所说的如此之大的语言障碍呢?其根本在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学来不时拿来用的,而是拿来考试的。高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为什么我们中学生的听说水平还如此有限呢?中学生出国遇到的语言问题还得归根于中国的教育吧。既然对方辩友都知道我们的英语教育不那么成功,为什么还不愿意我们的中学生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呢?
对方辩友举了jorce_85的文章作为“隔阂很大”的例子,我觉得很是片面,短短两行字就“真切”了。homestay对学生好不好和出国什么有关系呢?别跟我说这是文化的差异和隔阂,这纯粹是“商业”上的原因,最多说你遇到了一个精打细算的商人而已。没有道理因为有的商店坑了你钱,你就不去任何商店买东西吧?根据我对超过三十位同学的调查,绝大多数的homestay都是友好的,至于是不是精打细算,这各有各的不同。而对homestay最不满意的主人是菲律宾人……可见特别抠的不是大家觉得就是会对中国有些歧视的白种人。对方辩友用少数的现象来论证观点,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美国人的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呢?邓小平爷爷曾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既然在自己国家连基础知识都无法牢固,又何以来日后学成归国建设国家而言呢?>
对方辩友企图说明“基础”的重要性同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出国留学的中学生没有掌握好基础?对方辩友凭什么诬蔑出国留学的中学生都是无法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呢?何况根据我国现在教育制度的情况,高三整年的学习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应付考试,难道学习如何考试也是搞科研的知识基础?
对方还提到,我国出国留学的人员大多是高干子弟,家庭富裕,不知道对方怎么的到这个结论的,反正再我现在认识的30个左右的中国同学中,绝大多数是紧巴巴过日子的(说经济条件不好也不可能,毕竟可以出来的人不多)。抱歉,对方描述的高干子弟我还无缘见过……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谢谢。
---- www.garmen.org Eternal Site
很累......还相信永恒么......无奈的执著......心灵的孤独......我是谁......忘了吗.......重要么......为什么活着......重要么......睡吧,睡过去就好了......为什么......我恨自己......软弱......无力......真的吗......为什么......但愿......永恒......为什么......无尽的永恒......时间的凝固......停止吧......回去......不......我在发抖......黑暗.......堕入心灵的地狱......我害怕....冷......冰.......哭吧......哭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