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y_young()
整理人: navi(2001-04-11 14:35:59), 站内信件
|
1.你说“我不能否认如今国际间频繁的交流合作导致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这是对的,你说“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请记住,是一小部分,不是总体,既然是一小部分,自然对总体起不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错了.首先,个体事物对整体的影响并不是根据其大小决定的。如果你仔细阅读过你的政治课本的话,你应该知道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即使是很小的个体,也可以对整体做出可观的影响。况且,文化交流的成果并不是你所说的“一小部分”。你说“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各国纷争、夷蛮和正统交战或政治文化的入流事件引发的一系列交流都不足以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改变得完全的全球化。”这个恰恰就是你的无知了。我们所谓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由传统的所谓“中原文化”与来自其它地方的文化,尤其是曾经入侵中原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以及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的混合产物。除此之外,中国文化在古代又曾经影响了日本,韩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稍微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日本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国的唐朝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完全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唐朝文化的差别是不明显的;新加坡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是十分接近的。到了近代,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更加频繁以及意义深远。英,法,西在殖民统治把西方文化散播的同时,也从殖民地当地学来了很多东西。美国历史不过200年不到,他们的文化更是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移民带来的文化的综合体,当然包括了中国文化,欧洲文化,等等。换句话说,世界就是随着文化的融合而发展的。经过了很多年区域性的融合,现在伴随着通信和交通的发展,世界性的文化融合正在飞速展开。这点已经得到了很多社会学家的承认。像朋友你这样贫乏的历史以及社会学知识的人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2。你说“中国学校的应试教育正趋与淡化”,“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北京、上海、广州等较发达城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首先我想问这位朋友,你说取得“很”大的成效,这个成效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你不可以举出实际例子,数字,而只不过是用空话,废话的话,我想你的观点是不可以让人信服的。其次,仅仅几个城市的几个试点学校不可以说明任何问题。在你所谓的理论时间结合的教育方法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之前,我们绝对不可以说中国学校的应试教育正趋与淡化。你承认中国的教育体系“尚不能与发达的海外国家教育水平相提并论”,但是“看到了中国教育业新生的曙光”,请问你所说的曙光在哪里。中国目前的99.9%的学校还没有脱离40,50年代的苏联式的教育方法。这点在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所以你所说的“对先进体系的汲取能力”我并不可以看到。如果你把这种这种报着50年前的旧东西的不放(现在俄罗斯也已经开始使用西方式的教育方法)叫做“对先进体系的汲取能力”的话,你的的定义也太有问题了
本来准备继续对你批判下去,无奈今天晚上和MM有一个约会,就把剩下的部分留给别人去批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