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hwq(不说假话)
整理人: navi(2001-04-11 13:18:21), 站内信件
|
对roy_young朋友的几点质疑。
1.你说“首先,现在的国际大环境就是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以及互相的包容.各个国家的少年儿童都已经不是单单在本国的传统文化下长大,而是在一种以本国文化为基础,掺杂了来自其它各个国家的文化点滴的新型文化中长大的.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再明显.”当然我不能否认如今国际间频繁的交流合作导致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请记住,是一小部分,不是总体,既然是一小部分,自然对总体起不到很大的影响,那么,你所说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再明显”显然是瞎子摸象、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了!如果说间接的文化交流能使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降到几乎不存在不明显的地步,那么为什么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各国纷争、夷蛮和正统交战或政治文化的入流事件引发的一系列交流都不足以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改变得完全的全球化呢?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尚不能够不再明显,难道如今这段短时间里就能么?像朋友你这样的辩论逻辑性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2。你说“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世界水平,但是基本上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尽管中国学生屡屡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上摘金夺银,但是这些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并不能被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虽然可以和大学数学系的学生相媲美,但是他们并不可以像大学数学系学生一样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间.这些金牌生他们的理论完全是好像是空中楼阁,高高在上.脱离了实际.所以这种教育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这点非常偏颇,我觉得你是一些海外杂志看多了,才产生了这种对中国大学生教育认识的朦胧化感觉。乘着时间的方舟,我们看到了很多同以往不同的事物,可以说中国学校的应试教育正趋与淡化,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完善和改革,以往的理论化教育重点明显有了调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较发达城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体系已经“其道大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尽管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尚不能与发达的海外国家教育水平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业新生的曙光,随着时间的过渡,这种质的变化将越发的明显,相信你的这种遗憾将是徒劳的,可以说,在美国能培养出工程师,在中国能培养成理论家+工程师!有一点要说明,中国发展到现在,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先进体系的汲取能力,已经完完全全证明了这一点!
3。 你说“现在世界文化呈现融合的趋势,所以自我认同已经不是通过文化来认同而是通过自己的血缘来认同.我想叶子这里提到的"自我文化"实际上指的是"意识形态",但是在现在的开放的中国社会里面,意识形态已经不重要了,正所谓"黑猫,白猫,抓老鼠就是好猫"。这点你完全是出巴掌抡自己耳光了。何谓“自我文化”?何谓“意识形态”?社会是人的集合,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没有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人通过意识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社会才能生生不息的前进。没有意识形态的人,即是行尸走肉。你说“在现在的开放的中国社会里面,意识形态已经不重要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幼稚到不能幼稚了呢?“黑猫,白猫,抓老鼠就是好猫”,照你这么说,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日本士兵杀人无数,但他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战友,凭这一点,他就是好人了?我想说的是,只要是人,就应该有意识形态,在现在开放的中国社会里,意识形态自然是更加的重要了,这样才不至于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迷失方向。
4。你说“实际上中学生出国可以更好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等到回国以后可以用更丰富的经验,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来促进中国的发展.而这些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师夷长技"的方法中学出国而达到"制夷"的中国最终强大的目的.”对于这点,我觉得非常的遗憾,我觉得你盲目的“师夷长技” 师到连本国的教育体制都朦胧到不知所云的地步,实在是替你惋惜。你怎么知道“这些”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是无法实现的?你考虑过么?你研究过么?看了一些片面的教育杂志有关文章就不假思索的随大流,以为这就是亘古不变的至理,这是极端错误的,你可以闭着眼睛说瞎话,你可以对不起自己,你可以逞口舌之利,但却不能抹煞中国教育体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汲取广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越的思想冲刺力和融合力已成为不变的事实,这并不能光凭几句话就能抹煞贬斥了的。“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固然,我们需要“师夷长技”,我们应该“师夷长技”,但是当“师夷长技”师得连家都不认得,师得连自己的国籍、自己的血缘都不清楚的时候,这样的“师夷长技”是不是很可笑呢?
5。你说“因为现在从中国直接出国接受本科教育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中学出国了.这也是"符合教育国际化的潮流"的”,此说极为偏颇,现在中国对于中学生的再教育问题已经足够的重视,以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景早已成为历史,摆在很多中学生面前的路广广长长,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学生想有作为,完全可以凭真本事取得学历,获得高层次的教育,并非只有出国这条路。再说,中学生年龄比较小,社会的阅历不丰富,而国外的环境恰恰又是异于本国,正如叶子所说的那样“容易迷失方向”,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出国弊大于利!
---- 虽千万人,吾往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