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同仁之作>>蜀南布衣[snbuyi]作品集>>再谈诸葛亮之用人兼答无衣

主题:再谈诸葛亮之用人兼答无衣
发信人: snbuyi(蜀南布衣)
整理人: daiqisi(2001-04-10 22:07:15), 站内信件
你怎么知道魏延最后就势大难收?魏延后来的选择你又怎么知道不是诸葛亮长期压制的结果?你看看后来诸葛亮的身边有什么可用的人才?他那么看好的姜伟不过是一个将才而已。

诸葛亮当政多年我看实在比刘备入川以前的人才还要凋零。我觉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
1)刑法太峻。“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样的严刑峻法之下,很难产生有个性的人才。
2)常以己度人。经常对一些人以莫须有的怀疑,向刘备打小报告。除了典型的魏延以外,还有:
如刘封,诸葛亮就“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是以刘封死前长叹:“恨不用孟子度(达)之言。”
如彭羕,“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以保安”,被彭羕得知后说了一些牢骚的话,终于入狱株死。
如廖立,诸葛亮当政后曰:“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暗昧蹋茸其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于梓宫之侧……”终把廖立废为庶民。然而奇怪的是,上面所说的各罪都发生在刘备未死之时,而刘备当时却并未有何怨言。其中原由,令人玩味。
3)未能不拘一格,常责备求全。如魏延,孟达等人。因二人都是降将,故总是对他们心存疑忌,不断的压制,使之不能尽其才,最后终生反意。
4)任用亲信。出师表里说的那几个人,实在就是诸葛亮的老乡。如蒋琬零陵人,费祎 江夏人,马谡、杨仪、向宠襄阳人,董允、郭攸之南郡人。为什么出师远行,他信任的人只有他的老乡是很值得研究的。
5)爱用平庸之人。左证就是他老先生写的〈诸葛亮集.用兵〉。原文我忘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大意是说与其用能力很强但有个性的人不如用能力一般但中轨中矩的人,因为那样至少不会一下崩溃。

上述诸点看来,蜀之无人,诸葛亮实在难逃其咎。再看:
亮殁,李邈上疏云:“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刘宋·裴松之《三国志·蜀书·杨戏传》疏引《华阳国志》>

难道没有一点道理?
 


----

蜀南有布衣,挟剑四海游。醉里漫纵马,一笑傲王侯。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