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lanet03c(Conan)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5-09 15:41:44), 站内信件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古代有无科学:不明确的提问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提得不好,至少不明确,必须先定义再说话,否则争论
没有意义。我的看法是,就狭义的某种特定的科学而言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在广义上中国有
科学,不但中国有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现在的科学也没有终结科学,以后还会有新形态的科
学,比如我多处提到的"第二种科学"。但所有科学都必须是向下兼容的。
讨论科学的历史,重要的是认识到科学是变化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科学有不同的形态。科学
发展到当下,世界范围只有一种统一的科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而它的核心部分来
自16-17世纪的西方。强调统一是重要的,现代科学虽是分科之学,但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
结的,并可以有限地还原,物理科学处于科学解释系统的核心。我们不考虑这种局面好与坏
,必须承认这是基本事实。
问题可否转化为:以现实主义的史学观点看,中国古代的各种研究和实践对现代科学体系之
建立和发展的贡献占多大的比重?这有"辉格史观"的影子,但也很难避免,如果承认科学是
进步的,向下兼容的,我们只能将今论古。我们可以从具体知识、逻辑与方法、社会建制等
方面考察历史上的科学,不能只注重考察知识。中国古代有许多个第一,是技术还是科学?
前者恐怕是主要的,后者也有少许。历史上科学与技术关系并不那么紧密,那时技术高了科
学未必高。
退一步讲中国古代有科学,曾经辉煌过,后来的确大大落后了,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对后来整个世界科学体系的贡献所占的比重很小。这是历史事实,问题是如何解释。从
思维方式上看,中国人太实用、太实际,走不远。在"感性/知性/理性"三者中,中国缺少中
间的产生新知识的知性环节,习惯于感性/理性团团转,像郑玄、赵友钦那样从事知性探究
者不多。
中国的科技发展在3-15世纪快速,后来慢了或者停下来,从社会制度找原因是一种考虑。中
国古代科技多为御用的,是奇技淫巧,主要不是造福百姓;科技没有普及,没有对社会变革
产生实质性影响;长久的封建制度束缚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妨碍科学的建制化发展。
这期间西方国家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国没有变,一直没变。我们要从变与不变中推
断原因。西方从文艺复兴时始,科学发展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改变了,新的社会制度有利于科
学发展。
从动力系统的角度看,在同一规则作用下行为前后也可能本质上不同;在不同规则作用下行
为也可能一样,其间关系很复杂。现在的历史研究,还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历史因果解释太
简单了,太线性化了。历史是高度非线性的,又是高度综合的复杂系统。更难的是无法检验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早期可能促进科技发展,后来不适应了,没有后劲。或者说容易的发
明都发明了,不容易的则难以再发明。也许正是因为科学不发达,所以不会有近现代技术。
比如电、磁与热的技术,没有发达的科学理论指导,没戏。早期的技术发明只有日常生产实
践原则上就足够了。15世纪前中国的发明多,可能只是初级发明,与生产实践接近的发明。
西方在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教育成为正规教育一部分,而相应地中国没有,只有儒学,关
于为人处事的学问。古代中国没有科学家职业,没有科学共同体,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组
织。
总之,我不能在不加分析的情况下就"有与无"的提问作出明确回答。这个问题重要吗?当下
没有证明古代有科学,就不能从事科学史研究吗?再远一些,证明有科学又怎样?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我相信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