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jxg_dm(三脚猫)
整理人: renxingyu(2001-04-07 22:56:50), 站内信件
|
读<功到雄奇既罪名>有感--我看袁崇焕(兼论朱由检)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就听说过大宋朝抗金英雄岳飞的奋勇抵抗异族侵略的故事,我对岳元帅一直是崇敬有加,同时我也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就是岳元帅被杀风波亭。后来渐大一些,知道了些明朝的史事,才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大,也是最惊天动地的一起冤枉案竟然发生在明朝。才知道,除了岳飞之外,还有一位抵抗异族侵略最为有功,最有可能实现平定外患的大英雄,他的名字叫袁崇焕。而袁崇焕的功劳丝毫不逊于岳飞,可他蒙冤被杀的过程却空前惨烈,一个民族大英雄,一个千载难求的大英雄,大将军,大忠臣,居然是被他付出终生努力而保护的大明皇帝和大明臣民活活千刀万剐致死的。
朱由检一直以前被认为最不该当亡国之君的皇帝,连清朝康熙皇帝这样的圣主明君也这样评价朱由检,说他勤政节勉,不近酒色,认为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其实朱由检的性格过于暴烈,做事急于求成,不计后果。从人格来说朱由检或许是没有多少可指责之处的,可是,他是大明朝的皇帝,他有责任为他治下的亿万黎民百姓过好日子竭尽全力。这个竭尽全力不是说他在人格上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在现实中做些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在他那个年代,形势十分危急,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异族入侵,确实是够难为朱由检的。可是,之所以明朝灭亡,朱由检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内部两大农民起义势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凭明朝的综合实力完全能做到将其消灭在发展的萌芽状态。可朱由检既位之初,就重用魏忠贤余党,对李张两部的策略十分混乱,该对农民军采取攻势的时候他采取守势,该对农民军采取守势的时候他却采取攻势。使得明朝的大部分综合国力消耗在对付内部农民起义上,从而使关外的满清势力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在明朝末年,忠臣良将层出不穷,这是朱由检巨大的人才资源,这是当时尚在奴隶社会晚期的满清是无法匹敌的。可是,有这么多人才,朱由检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他对人无端猜忌,疑心过重。用人又急于求成,经常把地方上对付农民起义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换来换去,过于急燥。
袁崇焕是那个时代造就出来的英雄,如果没有那个时代背景,或许也不会有袁崇焕的悲剧性的英雄人生。论才能,袁崇焕在当时绝对是超一流的,别的不说,努尔哈赤何许人也?当世之雄豪,一生攻城夺地,败人无数,何曾尝过失败的滋味。但他一生中就吃过一次败仗,这次败仗正是败给了袁崇焕手下,不久,努尔哈赤气极生病,怏怏死去。袁崇焕在镇守辽东的几年里,满清势力几乎闻风丧胆,只要有袁崇焕在,满人不敢轻举妄动,和女真人惧怕岳飞的心态极其相似。满人一直希望袁崇焕能调离辽东,只要袁崇焕前脚能离开辽东半步,满人就敢马上对明朝采取进攻行动,可见袁崇焕在满人心目中的地位高到了何等程度,虽然这是对袁崇焕的极度仇恨,但不也说明了袁崇焕的才能是何等的高了吗?
现在有许多说法,认为袁崇焕之所以被杀,一个重要的是原因是他杀了毛文龙,使得对毛文龙比较欣赏的朱由检十分恼怒,冤杀袁崇焕也有他个的报怨因素。其实,袁崇焕之死,也是由于内部党争的结果。袁崇焕在辽东的几年里,他十分清廉自律,没有余财,许多朝中阉党借往辽东公干的时候向袁崇焕索要钱财,当然被袁崇焕拒绝,这些人就怀恨在心,寻机要报复袁崇焕。在袁崇焕下狱待判的近一年里,除了和袁崇焕不和的那些朝臣对朱由检杀掉袁崇焕之外,一些掌握重要要害部门的阉党也趁着这个机会在朱由检面前添油加醋,说袁崇焕的坏话。朱由检本来就对袁崇焕十分不满,对袁崇焕突然带兵回京十分怀疑,再加上这些阉党的挑拨,朱由检已经失去了理智和正常的判断力。袁崇焕之死其实是死在明朝内部党争,不单单是死于皇太极用的反间计里。就算皇太极不用反间计,凭朱由检的性格,加上明朝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党争,以袁崇焕耿直和嫉恶如仇的性格,袁崇焕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成为第二个熊廷弼,还不是一样沉冤碧血?袁崇焕即使不做武将,也是清流官吏,和在朝中掌握大权的阉党照样势同水火,不死于反间计,也会死于内部党争。当然,朱由检过于暴燥的性格也是发生袁崇焕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我个人感情来讲,我一直以来对袁督师的才能和为人极为钦佩和欣赏,就算是拿他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来说,无论是从治军才能,是从政治才能,还是从文学素养,还是从为人品格上来说,袁督师都是可以名冠绝后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后来到了清朝,康熙朝重臣张廷玉在写<明史-袁崇焕传>时就说: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说明在清朝初年官方就已经认定袁崇焕一案是个冤案,再后来乾隆皇帝才说出袁崇焕被冤杀的真正原因:是由清太宗皇太极行使反间计,放了两个明朝的小太监回来,并伪造一封和袁崇焕的通信,才使朱由检误认为袁崇焕举兵入朝是想谋反,才误杀了袁崇焕。到了嘉庆三年,清仁宗为袁崇涣立了贤良祠,正式以官方的形式确认袁崇焕忠臣的地位。不管怎么说,袁督师为国家,为民族,不惜身被极刑,刑前还念念不忘辽东战场的伟大的人格和爱国的赤胆忠心,都是应该让我们这些后人永远值得怀念和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