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yt44(胡屠)
整理人: kz.lym(2001-04-26 12:44:35), 站内信件
|
这是我以本地的一件事为素材写的一篇小小说。
三 孝 子
早晨四点三十二分,郭老爷子终于在医院里咽下最后一口气。三个儿子---郭大、郭二、郭三携夫人赶到医院。
“老爷子早走早享福,活着也是遭罪。郭大身为副局长,深明大义,首先安慰大家。
“就是,得了肺癌能活三个月,也够本了。”郭二一边附和,一边想今天的早市没去成,没批发来蔬菜去卖,得少赚几十元呢。
郭三也表示同意:“也就是咱们哥仨吧,换别人能伺候那么周到?”他是装修队的头,因为活太忙,一直没空来医院看望老父亲。说完这话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
目送护士把老爷子缓缓推出病房,送往太平间,六个人走到院子里的假山旁,坐在石凳上,开始商量如何办理丧事。哥仨一致认为,应该本着移风易俗的原则,丧事要尽量简单,节俭为上。不过,别的都可以省略,唯设灵堂一项,断不可少。虽然遗体在太平间,医院按规定不准运走,但可以在家中供奉遗照一张,以便接受亲朋、邻居、同事前来吊唁。
郭大语调沉重地宣布设灵堂的事由他操办,谁叫自己是长子呢。
郭二面露不悦,提出老爷子是上个月住他家是入的院,所以应该在他家设灵堂。
郭三急得一下子站起来,讲了灵堂应该设在自己家的理由:住院是上个月的事,这个月正好轮到住他家……
三位贤内助坚决拥护丈夫的决定。于是三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最后未达成一致,拂袖而去。
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在本城东关、西关、南关三家姓郭的宅子里,几乎是同时挂起一根拴了七十三张黄纸的长长麻绳(黄纸的张数代表死者年龄),院内安放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同一位老人的遗像。一阵阵哀乐,使人悲痛欲绝。随后,这三家各自的朋友、邻居、同事陆续前来吊唁。每个吊唁者在向遗像三鞠躬以后,都进到屋里。屋里另设一桌,有二人在焉,其中一人抱一只被人民币塞得半鼓的黑兜,另一人正奋笔疾书:某某,一百元;某某,二百元……
---- 明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昨日是与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