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原创佳作>>须弥山庄>>路廊

主题:路廊
发信人: xumishanren(黑蝙蝠)
整理人: xiur(2001-03-31 00:38:30), 站内信件
 路 廊

古诗云:“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凉亭是唐宋诗词中最凄美的意象,那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苍凉,总在“对长亭晚”的落寞中弥生,举酒饮泣,折柳送别,生命在千里奔波,生命是满面风尘。一篇明朝的散文中叙述说,将近年关,几个萍水相逢的旅者夜宿亭驿,围炉闲谈,以消永夜。一老者笑道:“我已走了足足一百里,只要再走九百里即可到家了。”大家听了这句话,顿生羁旅千里、去国怀乡的漂零孤苦之情,相对无言。杭甬铁路线上虞段有一站名“驿亭”,旅人到此,不免感伤丛生,世事多艰,岁月易逝,人生的不确定无着落感就蓦然袭来,缠绵于心,不绝如缕,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我的老家在浙东的覆卮山下,老辈子人呼凉亭为“路廊”。路廊低矮狭仄简陋,瓦顶砖墙,墙缝中细草随风微颤;墙砖是一种可以剖鱼般剖开的“开砖”,极是脆薄,叩之有金属声。白天行人、农夫、樵子歇足,晚来常有乞丐投宿,路廊饱经风霜雨雪,看惯人世间的艰辛凄楚。暑热天有好心人煮茶免费供应,路人不知设茶者谁,但人人不肯浪费点滴,珍爱逾恒。这相濡以沫相呴以湿的关心,这种浓浓的人情味,至今想起,往往动人。
早年撑竹排、割“余姚稻”(农忙时节替余姚佃主打短工割稻)的人回来,路廊是他们整理情绪盘算生活的地方。四十年代末期货币贬值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脚程,十数天含辛茹苦赚得的钱,到家已不够买一升米了。有父子两人从余姚归,家门已近,入路廊休憩,细细盘算半天,双双跳下亭后的山崖。当时这对不堪生活重负的父子,在路廊里面面相觑,是怎样的心如死灰。
记得幼时在一个雷雨天,我们坐在先伯父家的堂前看雨。伯父感慨说:“人活一辈子,不过是在路廊里坐得一坐。”我少不更事,无以体会伯父言中充满沧桑感的人生况味,只感到凉风挟雨,带来丝丝寒意。未及雨疏,伯父记挂地里的庄稼,扛了锄头出去。他穿蓑戴笠的身影刚转过墙角,一个炸雷,分外的惊心动魄。
伯父后来患食道癌,饮食不下,饿了整整63天去世。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某日我想起伯父那句感慨之言,忽然悟及其中所包含的朴素的哲理,体味到伯父说话时的苍老心境,他披蓑荷锄蹒跚雨中的形象便无比清晰,使我悚然动容。他明明觉得人生不过是坐一坐路廊,不能久留,不可依托,却还在修补路廊设茶待客,这种富有禅意的人生态度,绝无无奈徒劳的悲凉,而是一种蕴含着大智慧的深远境界。
 


----
 狂歌一曲,云与我相逐。岁岁天涯流落,且举酒,听丝竹。单衣怕日暮,难为千里绿。浊泪飞红满目,君共我,两簌簌。
欢迎光临广州社区 外国文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