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原创佳作>>须弥山庄>>借书如借命

主题:借书如借命
发信人: xumishanren(黑蝙蝠)
整理人: xiur(2001-03-31 00:38:30), 站内信件
借书如借命

    “重逢”是一个令人感到温馨和喜悦的词,它总是与一些云开日出苦尽甘来的故事有关。可是假如你在别人尘封的书堆里重逢了你失踪已久的书……
    也许那是一卷《史记》,是学生时代许多日子节衣缩食的原因所在;也许那是一本《战国策》,曾使你长久感到如饮醇醪;也许那是自贺生日而购的《论艺术里的精神》,它永远散发着一种自己包扎伤口的淡淡的忧伤;也许是《渴望生活》,常激起你草木摇落的感慨和对绝代才华的悠悠神往。总之,这些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失踪以后,在别人的垃圾角落和你重逢了,此时,你的惊喜为何如?
    我经常尝到这种滋味。重逢了久借忘还的书,确实感到恍如隔世的惊喜,有时简直是狂喜,我因此能深切体会“破镜重圆”时徐德言的心情。我心里说:迷途的羔羊走失的孩子又找到了回家的路了。然而惊喜是短暂的,不久就继之以悲,继之以愁,继之以恨,继之以惧。
    虽然他乡重逢,毕竟好书沦落风尘,想起买时风光如鱼得水如羊得草,而今却所托非人,轻付浪掷,有心召她归琅缳(女旁),无人为之赋长门,所以不能不悲。不知如此这般被拐被掳被骗被诱被强索硬逼被照顾情面被用作交易被顺手牵羊被不告而取心虽痛之书已借去弄得下落不明流离失所犹如胡马越鸟的书还有多少?是否各自安好?有没有竟沦落到仇人路人生人由熟而生之人的手中去?有没有竟被嫉书如仇目不识丁的人生了炉子用作手纸折成飞机撕成雪片论斤发卖成堆处理呜呼哀哉伏维尚飨?因而不但忧愁万端,简直令我愁得废寝忘食神经衰弱。买得好书,竟不觉间移居境外,竟被我忽略了去处,怎能不自恨?被种种忘性很大或有意无意装作健忘的人借去(这一“借”字,是“龙宫借宝”、“刘备借荆州”、“借花献佛”的“借”,不是“借箸代筹”、“借寇举卮”的“借”,甚至不是“借刀杀人”的“借”),从此“来是空言去绝踪”,“黄鹤一去不复返”,竟去壮大他的书橱,装饰他的华居,或者派上了各种匪夷所思甚或难以启齿的用场,焉得不令人衔之次骨直欲食肉寝皮?连带向神仙借书的张华,向皇帝借书的李密,大叫“书非借不能读也”使后人引为口实的袁枚,一并恨上,甚而至于要起之于地下,鞭尸三百。回家看见满架好书,扉页都有购买之日记录的小小见闻感想,开卷神往,一本本都断难割舍,偏偏有人从窗外门缝乃至透视了墙壁来觊觎我的阿娇,时时怕倏而远逝无影无踪,在尚未得妄想症之前的今天,我直是涕泪涟涟栗栗危惧夜不成眠。
    天下重逢,其悲愁莫过于此。这种心情,想来藏有几本书的人都有吧。余光中说他曾愤怒得考虑写一篇文章,声讨这批“雅盗”,但后来想到自己也未能免俗,同病相恕,只好作罢。我想要消除这种重逢,斩草除根的方法是私人藏书概不出借。我在书架上贴上了一句格言:“借书如借命”。但事实证明这并不管用,不少次有人不避杀人不见血,进门要求:“借一条命给我!”正当我痛下决心拒人千里闭关自守时,有一位小姐进来借书了,我不顾有失绅士风度,向她提醒看看那条格言,她看过以后说:“我是‘爱书如爱命’,但不拒绝出借,只要有借有还。”我对她恢宏的气度佩服不已,正联想起阮裕焚车的典故,她竟乘机又借走了一本书:《兔子跑吧》!
    我无法可想,我简直可以预见到我的某些书的命运,它们迟早会兔子般“跑吧”,我只能瞠目结舌。这一方法既然不灵,好书失踪的故事必有续集,对于那些忘了归还给我的书,我只希望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在某个无聊的时间里得到重逢的机会,至少,重逢之初是会感到惊喜的。



----
男儿本自重横行,如今非常有颜色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