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lanet03c(Conan)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5-09 15:34:03), 站内信件
|
最后的熊猫:第4章 猎杀历史纪事(2)
The Last Panda
By George B. Schaller
[美]夏 勒 著
张定绮 译
ISBN 7-80145-054-X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11
柯南 扫校
-----------------------------------------------------
*****************
第4章 猎杀历史纪事
*****************
-----------------------------------------------------
淑女与熊猫
她在上海碰到杨氏两兄弟,洋名分别是杰克和昆丁,他们的父亲
在美国出生,是美国公民。同样出生在美国的杰克,曾以博物学家和
博物馆采集员的身分,参加过一九二九年的罗斯福探险队。一九三二
年,他又与摩尔(TerrisMoore)、波萨尔(Richard Burdsall)、
爱蒙斯(Arthur Emmons)等人,结伴攀登海拔二万四千八百英尺的
四贡嘎山,创下世界第一的纪录。杨氏兄弟也自组探险队,替博物馆
搜集雉鸡、金丝猴、牛角羊及其他稀有动物。虽然他们年纪轻轻(露
丝初抵上海时,昆丁才二十二岁)却已经是中国境内工作、最有成就
的博物学家。昆丁同意陪露丝去四川,一方面也为南京的中国科学院
猎熊猫皮。基佛(Michael Kiefer)在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
圣地牙哥周刊(San DiegoWeekly),有一篇精采故事记述这次探险,
他说;“昆丁希望杀死一头熊猫,为中国人争光,证明中国人跟西方
人一样强。”
到了接近今日卧龙的熊猫之乡,露丝与昆丁在很短的时间里,就
发现一头小熊猫。露丝在“淑女与熊猫”一书中描写当时的情形说:
昆丁突然停住脚步.我差一点撞上他跌倒。他专注聆听了一阵,
就快步往前冲,我简直跟不上。透过拂动的潮湿枝叶,我隐约看见他
接近一株枯死的大树。我盲目的蹒跚前行,不断擦拭脸上和眼里的水
滴。然后我也停住了,不能动弹。枯树干里传来婴儿的哭声。
我一定有短暂的失神,因为等我清醒过来,昆丁已经伸出双臂,
向我走来。他手掌中捧着一头正在挣扎的熊猫宝宝。
我不由自立的伸手接过速个小东西。手中毛茸茸的触感,使片刻
前的梦想成为真实。
露丝试图带珍贵的小熊猫离开中国时,遭到海关阻挠。她终于以
一纸“小狗一只,价值二十元”的证明书,搭船离开上海。她与这头
名叫书琳的小熊猫,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抵达旧金山,国际间对
熊猫的迷恋于焉开始。昆丁则留在山区,最后他为科学院猎杀了两头
熊猫。
书琳原定前往纽约动物学会;但动物园拒绝出钱买它。主管官员
认为它与生俱来的弓形腿和内翻的脚趾,是佝偻病造成。因此,书琳
的旅程终点在一九三七年一月,变成芝加哥布克菲(Brookfield)动
物园,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它死于肺炎。
但小熊猫真的是露丝发现的吗?有人公开指控这头熊猫是她向当
地猎户或传教士买的。史密斯还说她抢了他的猎物,原本是他雇的猎
人发现,要留给他的。我向胡锦矗打听这件事,他说他曾见过露丝的
向导黄大新(译音),谈过这问题,黄大新说,熊猫是她向村民买的。
撒谎有什么好处?
有关这次意外发现的猜测流传了好多年。主要关系人史密斯死于
一九三九年,露丝也在一九四七年去世,但昆丁还在世,他一直保持
缄默,直到一九八○年代晚期,基佛在加州详细采访他为止。昆了告
诉基佛的故事版本,跟露丝很接近:
十一月十九日,他们在海拔一万二千英尺、积雪掩映的竹林里,
往上攀爬,忽然听见“白熊”的叫声。昆丁曾命令猎户,看见大熊猫
时,不许开枪。他急忙向前冲,紧跟着他们跑上山,但当他发现露丝
远远落在后面,就在一片空地上停步,回头叫她。这时他听见空心树
千里传出婴儿的哭声。雾丝赶到空地上,就看见他从三角形的熊猫窝
里,捧出一个黑白相同的小毛球。小熊猫体重大约1.7公斤,还没有
睁开眼睛……猎户看到的是大熊猫,应该是小熊猫的母亲,他们说大
熊猫逃脱了,但是昆丁认为他们杀了它,把肉吃掉,把皮卖了。
昆丁会不会在回忆中加油漆醋?
他对这个问题答道:“我撒谎有什么好处?”
杰克在一九三七年射杀一头熊猫,这可能是外国人最后一次在野
外看到熊猫。我但愿接下来就轮到我。
五一棚的熊猫实在难得一见,我从一九八○年底到一九八一年初,
这么多个星期以来,在雪封的林手里,连一头都没有见到。有一天傍
晚,一头熊猫从我们的帐棚区通过,却没有任何人看见,它那天夜里
又经过一次,好像故意戏耍我们似的。
一九八一年三月一日,我在黎明出发去白崖。昨天傍晚,小王察
看过陷讲,回五一棚途中,遇见一头熊猫在小径上漫步。夜间下了一
层薄雪,离营他才几分钟,我就看见新鲜的脚印拉山上走。我慢慢跟
踪,脚步尽量放轻,以免踩到积雪下的树枝,所有感官都发挥最大功
能,不放过任何动静或声息。三堆粪便,摸起来犹有余温。前方有根
树枝断裂,接着是一片寂静。我走了几步。竹丛婆裟几声,又是寂静。
熊猫显然也在试着找我。我们互不看见的对峙,空气里紧张的情绪几
乎摸得到。但有危险预感的熊猫遁走了,我失望的走回原路。
附近还有一道新鲜的脚印,是一头较小的动物,可能是一头半成
年的熊猫,跟我追踪的那头一起行动。奎格利决定去察看小的那头是
哪儿来的,我负责调查大的那头的来处。黎明时分,大熊猫接近到距
帐棚不到一百英尺的地方,看到什么令它不安的东西,退开一点,解
过大使,然后上山。我向山下走,在浓密的伞竹林里,找到它的足迹,
纠缠的竹枝,被积雪压弯,形成一道无法穿延的阻碍。我无法分开结
实的枝干,只好从下面爬过去,面朝山下,不时要用冻僵的赤手拨开
枯枝。快到山脚时,我看到了大枫树底下的熊猫巢。
我在回营途中遇见奎格利,他的衣服跟我一样湿透.枯干的竹叶
挂在头发上和胡子上。他的熊猫也是谷底来的。这两头熊猫同行是巧
合吗?我想追踪它们上山,但臭水沟的上半截已掩蔽在浓雾中,可能
很快就会再下雪,盖过所有的足迹。因为熊猫折向山顶,它们很可能
在白崖跟我们的路线交错,我要试着在那儿拦截它们。不过,我先回
到帐棚,凯依正在我们顽固的火炉前面,伺候那股火苗。我偎在火旁,
直到衣服开始冒水蒸气,喝了一杯她一进来就端给我的热茶。
双喜临门
白崖上的小径沿着山谷的边缘而辟。我攀上崖顶,就听见一声哀
吟逐走了寂静,声音虽低,却回音袅袅。我看见胡锦矗动也不动的站
在前面,他见到我,就指向前面下坡处一株高大孤立的云杉。接近树
梢的一根枝干上,瑟缩着一头小熊猫。我心里暗自道;“终于。”它
在五点十五分,又呻吟了一声,悲伤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山谷。几分钟
后,它又叫了一声,声音消散后,我们看见另一头熊猫,一头粗壮的
成年熊猫,在同一棵树下方较浓密的枝叶里。它笨重的爬下来,后脚
先着地,最后一条腿滑下来,扯下一大片树皮屑,然后消失在竹林里。
我们猜测它是一头公熊猫,因为某种只有它自己明白的理由,对另一
头熊猫有强烈的反敢。小熊猫摆脱欺负它的大家伙后,就不再颤巍巍
的缩在树梢,转而紧靠着树干,一副决心无视寒冷和渐浓的夜幕的模
样,静静留在原处。灿烂的一小点生命,是理想的化身,却又千真万
确。雾填满山谷,把山坡连成一片,来得如此悄无声息,若非熊猫渐
渐看不见了,我们简直不觉得它来。胡锦矗和我相顾微笑。这一天双
喜临门。#
----------------------------------------------------
---- “我相信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