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ur()
整理人: xiur(2001-03-30 19:04:50), 站内信件
|
【 在 verydamn 的大作中提到:】
:可以告诉我《简爱》的文学欣赏在哪里有详细的资料吗?
:谢谢~~~~~~
:......
在旧社区找到一点资料
标 题: 我找到的一点关于《简爱》的资料
作 者: zdqxx (盈盈) 2000.05.12 转贴 打包 回复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有道理,却也有一些疑问,文章选自〈外国文学评论〉有删节
禁闭在“角色”中的“疯女人”
《简爱》中另一个妇女形象伯莎。梅森,她的故事和形象是由对她实行禁闭
的丈夫罗切斯特从反面叙述的。
首先,为了确立自己的清白,罗切斯特必须证明他的婚事是一桩骗局。他爸
爸为把产业完整的传给大儿子,于是为他筹划了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西印度
群岛的种植园主梅森的女儿,有3万英镑陪嫁的梅森小姐。罗切斯特对简爱说自己
当时是个“瞎了眼的傻瓜”,“几乎还没有弄清究竟怎么回事就跟她结了婚”。
他沉痛地自责,但也不忘对这“傻”加以限制——一傻到底会损害自己形象。他
强调自己当时“无知,不成熟,缺乏经验”在梅森的魅力和社交场合的刺激的双
重作用下失去自制。这是年轻人容易犯的过失。
罗切斯特在交代时顺便带了一笔,说父亲撮合他们时只提她的美貌,未提嫁
资。知子莫若父,老罗切斯特不提金钱,显然是知道小儿子品格高洁,若知晓其
中交易,定会断然拒绝愤然离去……这是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印象,简
也是如此。凭着这一笔,罗切斯特牢牢确立了自己动机的纯洁性。他可以糊涂,
但决不贪财。
请注意,罗切斯特在打马虎眼。他的时间观念过分准确,反而露出马脚。他
大学刚毕业,父亲让他去向梅森小姐求婚,只字不提钱财一事。我们接受他的说
法,假定这是事实。他为了向简表白,看起来情真意切,可是又十分注意措辞—
—“梅森先生愿意给他的女儿3万英镑”可是当时英国,已婚妇女无权掌握自己的
财产,一切财产归丈夫支配,梅森先生的钱不是给女儿,而是给女婿的,一个词
错就可以达到模糊视听的效果。接下去他说漏了,提到“我的湿漉漉的庄园”指
的就是梅森小姐带来做嫁资一部分的庄园。
交代完结婚的缘由,罗切斯特来了一个时间上的跨越,说“4年以后”他的兄
长和父亲去世“我现在够富裕了”,潜台词是疯子的嫁资对他可有可无。
这也是打马虎眼。这四年是怎么过来的?罗切斯特诉说自己家庭生活的苦恼
,却回避了最基本的吃饭问题。我们为他填上这个空白:他,一个一文不名的大
学毕业生,按父亲的旨意,一头扎到西班牙城阔小姐伯莎。梅森的怀抱里,,与
她闪电式地结婚,住进她的庄园,吃着用着她的3万嫁资。
梅森狂暴的发作使他无法忍受,照他说来,“真正的智慧”为他指路——出
走。这似乎是天意,实际上是财力。
通过这一席话,罗切斯特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一个被命运播弄的高贵青年,
生活的受害者。梅森小姐的形象就这样颠倒着歪曲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解释自己何以上了父亲的圈套时,罗切斯特说自己是被梅森的“美貌、魅
力和才艺”迷住了,可是接着,责难妻子的理由一个个摆了出来:“趣味低下”
“心灵平庸”“心胸狭窄”逐渐升级为“粗俗”“陈腐”“蛮不讲理”……又进
一步升级为“邪恶”,最后来一个质的飞跃,“一个声名狼籍的母亲的忠实的女
儿”“淫荡的妻子”。一个美貌的少女,婚前是大家闺秀,婚后隐居偏僻的庄园
,怎么就成了“淫荡的妻子”“纵欲的疯子”语言的操纵力和辞藻的煽动性就有
如此的功效。
罗切斯特的抹黑术从两方面下手。先是疯,但还引起怜悯。又加上一笔:“
放纵”,于是梅森成了女性中不可接触的脏东西,排斥在人类同情心范围之外。
按照《简爱》所展示的生活本身的逻辑,梅森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我们可以
窥见一个为3万英镑被出卖的少女的影子。她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受迫害的女人的内
心流露。当梅森捧起那块头巾,想起自己的初婚……通过放火和持刀行凶,我们
看到她对罗切斯特的仇恨和报复。最后,她一把火烧了桑菲尔德——罪恶的金钱
的堡垒,男性统治的中心,女人的监狱。完成了报复,她便跳进火中,大火闪烁
着复仇的狂喜熊熊燃烧。总之,在疯狂的背后,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挣扎,反抗,
听到了一个女人凄厉的呼喊。
我觉得这篇文章挺有道理,可我不明白,如果罗切斯特真有那么坏,为什么
他要冒生命危险救伯莎。梅森。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环境描写在小说《简爱》中的作用--------------------------------------------------------------------------------
作 者: agone (清翔) 2000.06.07 转贴 打包 回复
众所周知,一本好小说,除了要有特定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描写之外,作为
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决不像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是可
有可无的。从《简爱》一书中对环境的成功描写就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书中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衬托剧情,而且可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
理解小说的情节,更好地感受其人物的思想感情、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特点
等。
让我们翻开《简爱》,随手找几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对环境描写的例子,
来看一看,她是如何将环境的描写与小说中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的。
其一、简在遇到罗切斯特之前,她的生活是多么地安详和宁静。她沿着乡间
的小道,进行着"冬天午后一次令人愉快的散步",感受着"冬天最迷人的""绝对的
寂静和树叶落尽后的安宁",听着"黄昏的宁静""泄露出最近处的溪水声音和最远
处犹如窃窃私语的流水声"。这些描写不仅说明了简的心境,同时也为小说后面的
情节做了铺垫,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之后罗切斯特先生的突然出现将打破简的宁
静的生活。
其二、当简与里德太太大吵一架之后,简首先为自己敢于宣泄而感到舒畅,
然后内心却又感到十分的苦涩。此时,作者用"严霜覆盖着大地,没有一丝阳光或
微风","短短的小草受到严寒的摧残,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是一个异常阴沉
的日子,乌云密步的天空笼罩着一切,预兆着'一场大雪降临'",这些句子来描写
当时简所处的情境,来衬托、营造简内心中悲凉的气氛。
其三、当罗切斯特向简求婚的时候,小说的作者对"那棵七叶树"的描写,则
集以上两者于一体。先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的读白,"一阵风顺着月桂树中间的小路
吹来,摇摆着穿过七叶树的树枝,悠然而去,吹向无限的远方","又是什么是那
棵七叶树苦恼?它挣扎着,呻吟着"。然后,次日早晨小阿黛勒又告诉我"七叶树
夜里遭了雷击,被劈掉了一半",这句话更是对后来女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第一次结
婚失败的一种暗示。
如此等等,在小说中还能够找出许多。而且,有时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与
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统一与和谐,更是人物性格的象征。比如罗切斯特就经常
与火焰同时出现,这表现了罗切斯特渴望自由、平等的火一般的热情;而圣约翰
则往往伴随着暴风雪、刺骨的寒风等等一起出现,这表现了他冷酷无情、野心勃
勃的性格。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通过这只言片语,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深刻
地了解、领悟到主人公的感情、思想、性格以及情景等等,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书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不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优秀小说家,还是一位很有功底
的画家和诗人,所以她自然也将其作为画家、诗人所特有的气质带进了她的小说
之中,于是她对环境的描写在作品中,被赋予了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可
以这样说,《简爱》的成功,其中的环境描写是功不可末的。
标 题: 《简爱》中的两位男主人公
作 者: xiur (红袖儿) 2000.07.15 修改 删除 转贴 打包 回复
在简爱的人生舞台上,罗切斯特和圣约翰分别扮演了两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从外貌到性格行为截然不同的人物设置,是作家把简爱内心世界的两个方
面作了巧妙的外化,使他们成为简爱心中情与理、进取与保守的具体代表。通过
对他们水火般不同的性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理想人物性格。
罗切斯特不如意的的婚姻把他从青年时期的“天真无邪”带入到一个的痛苦
的境地,他带着初恋的心情得到的却是一个疯女人,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愠怒。他
到处漫游想寻找一个聪明、忠实、深情的女,说明他心中对理想爱情、幸福家庭
还是有所希冀的,只不过他所处的上流社会只能提供一个类似于他心上人的眼色
、声调或者形体。十年里他屡受打击,他的善于怜惜“羽毛未丰的生命”的性格
让生活磨得生硬冷酷了。他的感情没人能真正理解,只好把它们郁积在心里。此
刻的罗切斯特就象一座将要喷发的火山,胸中滚动着炽热的岩浆,外表却显得冷
漠、肃穆。于是,这们精神上的饥渴者一上场就陷于失足落马的困顿之中,虽然
外表还保持着蛮横和骄傲,却又不得不依赖简爱的帮助。真情被压抑得太久的罗
切斯特一旦找到了能与他思想发生共鸣的人,他的感情的闸门被打开了,爱的洪
流一泻千里。他摘下了冷漠高傲的面具,变得友好、坦率、和蔼,这实际也是他
本来面目的恢复。为了检验简爱的爱情,他用爱上英格拉姆小姐的假象来试探简
爱的真心话。这些行为完全象一个初恋的小伙子在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时爆发出
的激情和鲁莽。正是这种热烈大胆的追求深深地吸引了简爱。对于真挚感情的追
求,对于世谷偏见的蔑视,是两人相爱的内在基础。然而罗切斯特没有想到自己
的独立不羁、惊世骇俗的行为会伤害简爱。他的妻子还活着,这成为罗切斯特简
爱正式结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他只凭一时的热情,认为与她到教堂结婚就算是
正式夫妻了,而没想到这种不合法的关系会把简爱推入到一种怎么样不名誉的境
地。这可以说是他的幼稚,也可以说是他的自利,甚至在真相被揭示以后,仍想
和简爱不婚同居。此刻他的感情象脱缰的野马在盲目地狂奔,失去了理智的控制
,忘记了男女相爱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他的感情是迷乱的,不可避免地遭
到了简爱理智的拒绝。生活需要激情和感情,但人更应有能力把握住自己,不能
成为盲目感情的奴隶。简爱的出走使罗切斯特炽烈的感情暂时冷却和沉淀,经过
痛苦的磨难和考验,激情增加了纯度,感情进一步升华,罗切斯特在肉体和灵魂
的双重片罚中清除了自身的病症,最终才获得了幸福。这是情与理结合绽放的花
朵。
与罗切斯特为了获得自身的幸福可以毫不顾及道德和舆论相反,简爱的表兄
圣约翰却是个自然人性的棱角被磨得太平了的禁欲主义者。当简爱“精疲力尽,
一步也不能再走了”地出现在他家门口时,他把她从倒毙路旁的物质困顿中解救
出来,并为她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工作,似乎是足够热心的。但是很快我们就
会理解他妹妹说的“有时他象死神一样无情”的涵义。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待罗莎
蒙德的爱情上。美丽纯洁的少女罗莎蒙德爱上了这个“有希腊式的侧影,高高的
,有一双蓝眼睛”的牧师;圣约翰自己也感受到了这份爱情,他一见到罗莎蒙德
就“脸红,发抖”。这说明在他心灵深处感情的波涛还在起伏。这本是人类很正
常的情感和反映,但圣约翰却把人间的真情同基督克己的教义对立起来。把人生
幸福的希望寄托给天国,而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看成是一种软弱加以克制。他轻
易地放弃了对罗莎蒙德的爱情,并为自己寻找借口:“我所追求的东西,他不会
赞成----我所从事的工作,她不会合作。”因而他虽然是个风雨无阻随叫随到的
好牧师,但他只不过是一具没有感情的布道工具,他成为理智的奴隶,教义的化
身。尽管他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但这种在理性控制之下的性格却时时透出一股
冰冷的寒气。同样是求婚 ,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时,两人的感情象长江大河般光
涌,他们爱的誓言是如此简短又如此深情,这是一份在两人心中蕴藏了很久的感
情,彼此早已心意相许,自然水到渠成。而圣约翰对简爱求婚 时,他是严肃的,
有一种布道说教的意味:“你将成为我的,我有权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欢乐
,而是为了我的工作。”这仿佛是在施恩而不是在求婚。可悲的是他完全没有意
识到他的这种居高临下的挑选是让别人作出牺牲,相反,他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
。他需要的根本不是妻子,而是一个副传教士。这是渴望幸福,希望获得美满爱
情的简爱所无法接受的。这个摒弃了人类感情的人不可避免地遭到悲剧结局。
罗切斯特和圣约翰的不同,是夏绿蒂勃朗特对什么是理想人物性格两个方面
的探索,罗切斯特外冷内热的性格与圣约翰外热内冷的性格实际是他们身上感情
与理智互相斗争的结果。他们性格的不完善正好衬托出简爱这个理想人物性格的
光辉。(摘录)
---- 来这里,是为了山水之有情
欢迎光临广州社区 外国文学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