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onique(叶子)
整理人: navi(2001-04-01 04:34:57), 站内信件
|
《人民网》今天转载了一篇《生活时报》的文章,题为“留学到底为什么”。说老实话,这篇文章我第一遍读的时候,觉得心有戚戚焉,再读之下,却感到不是那么一个味道了。
我是留学生,95年大学二年级时跑了出来,在美国大学混了两年,97年找到一家刚开始创业的华人公司开始上班,四年时间当中,公司扩大到四十人的规模,我也成了副总经理。这样的经历,我觉得在美国留学者当中应该算是不错的。这个念头,我一直到半年前才打破。那个时候我正准备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考试,一个老经纪人问我:“来美国五年了,感觉怎么样?”我点点头,又摇摇头:“还凑合,反正到哪里都是烦,只是烦法儿不一样而已。没什么好挑剔的。”他笑了起来,“你还年轻,所以牢骚多些。我是从香港来的,70年代香港比大陆算是好地方吧?我也因为牢骚太多才来美国找机会的。来美国快三十年了,终于弄清楚了一件事情:别怨环境,怨你自己。”我听了这话默然,真的是无言以对。老人家说的不错,怨什么呢?既然选择了这条满是荆棘的路,就得想法子走下去。怨天尤人,对此毫无帮助。老人家对我就业之后还有心学习感到很满意,说我还可以造就。这话在那时候虽然听来有些刺耳,但我依旧笑着接受。
南加州这个地方,华人十几万,很大程度上,已经相当亚洲化了。当初我来美国的时候,就选择在洛杉矶落脚,现在,我也没有打算搬家。这地方给我的感觉是很舒服,也开始亲切起来,毕竟,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错将杭州作汴州也是常有的事情。其实,这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当一个人的事业、家庭和未来都寄托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的时候,总是沉浸在对故乡的缅怀当中似乎太颓废、太消极了一些。这倒不是说我已经忘记了北京的一切,那块土地对于我来说,意义和洛杉矶是完全不同的。北京是我的故土,好比生我养我的母亲一样;洛杉矶则是我闯天下立事业的地方。这两者是无法简单地拿来相比的。
乡愁我也有,怀恋在故国的亲朋好友的时候,对于我这个多愁善感的人来说,感觉更加深刻而刺骨。记得初来美国的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周末、节假日。我那时租别人家的房间住,当隔着窗户看着人家和和融融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那种失落感的确很折磨人。那个时候,我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落泪,总是在洗澡的时候,一个人对着莲蓬头和滚滚的热水无声地饮泪。洗好澡出来的时候,他们问我为什么眼睛那么红,我总是笑说是蒸汽熏的,其实,这种苦只能够一个人往肚子里面吞,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只是我也知道,幸福是哭不出来的,要靠自己去体会。后来,人家过节的时候,我便一个人读书、上网。慢慢地,那种低落的心情也就能够调整过来了。为什么要自己折磨自己呢?我这样自问的时候,总是会觉得以往的苦恼实在不值得。
我还记得,长途电话费95年的时候可是贵的要死,周末打到大陆一分钟69美分,平时要89美分一分钟。我那个时候每个月挣的那点钱刚刚够生活的,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可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我总是借房东的传真机,密密麻麻地写上三五页信纸,传真回去,图的是一个省钱。后来手头松快了一些,也是一个月固定两次电话,一次十分钟。我和父母以前无话可说,现在却是说不完的话。以前我和我老爹常常冷战,出国之后我们父子关系反而越来越好,每次听到老爹的声音,总觉得分外温暖,连以前听烦了的嘱咐也变得温馨多了,仿佛能够看见爸爸那圆呼呼的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无论是汇报学习成绩,还是说找工作的趣闻也好,那种一家人的感觉反而越来越深切了。
后来工作稳定了,生活好了,我也起过接父母来美国的念头。他们说自己不懂英语,来美国朋友又少,意思不大,一直坚持着不愿来。我也一笑置之,不来便不来,反正现在通讯如此发达,每天一个电话虽然做不到,但是隔个两三天打一个电话给父母总是没有问题的。老人缺少的并非是物质上的享受,我现在很清楚,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怕孤独,需要儿女的温情。或许,每个礼拜天北京时间的中午,打一个电话给爸爸妈妈,说说几天来的生活,和他们聊聊琐事,听他们絮絮叨叨讲一些听过八百遍的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忘了是谁说过的了,距离产生美。或许这话真的不错,遥远的物理距离,反而将我们这一家人的心拉得更加近了。
说到工作,我想每一个留学生都会有一肚皮的故事和怨气要说。其实,我还是想说,别怨天尤人,怨你自己。我认识的不少朋友,以前也是留学生,努力打拼几年之后,都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最不济如我者,也可以凭着努力工作换得衣食温饱。在中国就一定舒服吗?我不敢这么乐观。中国大都市里面下岗者数以十万计,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国内的工作环境一样不乐观。我以前高中的一些朋友,也不得不屈服现实去学一些热门的专业以图生活。他们做学子时的雄心壮志也消磨殆尽,国画画的好的同学去学计算机绘图;书法好的朋友也没有办法靠卖字挣钱,依旧学计算机编程;和我志同道合,都是文学爱好者的几个挚友也学商的学商,当会计的当会计。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大家都得求生活,以往的理想美梦也只能够放一边了。不过说老实话,我以前的梦想是当个作家。虽然现在知道这个梦大概不可能实现了,但我依旧没有放弃我的追求。我持续地在美国写文章,以前还在东部的一份报纸上开过专栏。我以为,最可怕的不是环境迫使你放弃理想,而是你自己已经放弃了理想。
若论工作环境的话,我倒是觉得美国比中国更好些。到底,美国没有那么多走后门拉关系的糟心事儿,要升职要加薪,不靠个人努力根本没门儿。美国公司不养懒汉,不养闲汉,这比国内的一些单位要好多了。说什么美国人歧视外国人?有本事的,自己也挑门户开店开公司,一样不受气。没有勇气还要别人尊重你,这岂不是天方夜谭?别说崇尚英雄主义的美国人了,连我这个中国人也一样看不起阁下呢!
除了一些要看缘份的事情,比如结婚之类的,我倒是觉得,留学是一件好事。至少,我是真的这样想。我是中国人不错,但是我很ENJOY美国的社会氛围,一切都要靠自己。大致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成功和失败,自己的确可以掌握。
的确,来了美国之后,我失去了很多,包括不少亲情、友情、爱情和机会。不过,我并不后悔。如果能够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一样会选择来美国这条满是荆棘的路。这条路并不好走,我很清楚。在美国取得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比起在中国做同样的事情,要付出的或许会多上几倍乃至几十倍。生命中或许需要安乐,但是我还是喜欢面对挑战。
留学到底为什么?一万个人会有一万个答案。我的答案则是:证明我自己!
----
上海社区异域叶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