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ufengbo(一世风波)
整理人: renxingyu(2001-03-28 16:28:31), 站内信件
|
农民起义之牢骚篇之陈胜吴广的起义
开篇: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涛涛的江水,绵延不绝,数以万计,为什么就没有一次,哪怕是及其偶然的一次成功呢?甚至是在封建的统治者极其昏庸而起义的领袖又是特等的聪明这种看来是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也没有一次成功。那么我们可以说:农民起义的失败只是必然,而非偶然。
陈胜、吴广的起义动因很好理解,就是在秦的暴政下不得生存。秦的严刑峻法,不仅使农民不得生存,就是六国的旧贵族们也生活得很是不舒服,于是便有了秦末的大起义。这场起义的性质很值得推敲,起义成员很是复杂,主力是农民,但领导权却掌握在旧贵族手中,最后获得胜利的却是个秦王朝的一个亭长。陈胜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以此来激励广大的义军将士,也似乎定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便是“王侯将相”。这个口号与土地无关,但涉及到了阶级,把王侯将相放在了对立的一面,而自己的目标亦是王侯将相,真不知道,是敌视王侯将相,还是嫉忌王侯将相,或者是出于义愤的一句话罢了,因为那次起义的爆发很是突然,恐怕在陈胜先生的脑里由酝酿到实施也不会超过24小时吧。呵呵,小一想起了读书时,老师曾启发大家来分析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一句话,找出了六个我们初看时绝想不到的含义,小一当时便想,鲁迅先生真的是赋予了这句话六个含义吗?如果是那样,鲁迅先生真的是很辛苦,先生能够活到五十五岁,便也成了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陈胜、吴广的势力能够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敌弱。始皇帝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设三官、置郡县,看起来是热热闹闹,但这时封建社会这个千年老人还只是个无力的婴孩儿,统治手段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否则赵高也不会如此轻松地将王权玩弄于股掌之间。赵高为了到手的权力,大开杀戒,许多功臣宿将先后遇害,致使史书中将王离、苏角说成是农民起义的凶狠敌人,呵呵,他们比之于王翦、王贲、蒙恬兄弟可是差了许多哦。陈胜大军的主力周文部在拥有兵车几千辆、战士几十万的情况下惨败在了章邯的手下,而章邯的部下可是由骊山的刑徒和人奴产子组成的哦。“祸不单行”更是在义军身上得到了验证,先是田臧假借陈胜之命擅杀吴广;不久,陈胜死在了自己车夫的手上;陈胜部的另一主力宋留则是屈膝于秦王朝,后宋留被车裂致死。秦末最有可能称作农民起义的一只大军就瓦解了(陈胜所部吕臣军投靠了项梁)。
号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历经六个月后,以很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
下回接着说谁呢?说绿林?
---- █████████
█┏━━━━━┓█
█┃ 网易社区 ┃█
█┃ 一世风波 ┃█
█┃ 灌水专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