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东赢之岛国>>日本历史词典>>日本历史词典 原始时代和古代的日本 2

主题:日本历史词典 原始时代和古代的日本 2
发信人: wanaik()
整理人: daiqisi(2001-03-21 13:51:39), 站内信件
弥生时代 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从日本开始种植水稻,使用铁器、青铜器,到古坟出现时期,约当公元前二——三世纪到公元后三世纪。根据陶器形式的研究,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首先从九州扩展到京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晚期之末),中期波及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多与大陆文化相同。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一般认为它是在来自朝鲜的集团影响下才出现的。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大体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铁制和制盐等的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共同体得到统一,形成政治性的地区集团。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种稻 弥生时代,种稻技术从大陆传入后,成为日本农业的主要支柱。最近,福冈县板付遗址证实绳纹晚期已有水稻种植。弥生前期利用低洼地种植水稻,中期以后开水渠引地下水灌溉低洼地以外的水田,开始使用排水设备进行人工灌溉。春耕用石器,秋收用石刀。后期铁制农具普及,发展为用铁锄翻地,用铁镰收割(割稻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到古坟时代后期,开始推广插秧和割稻。

  倭 中国、朝鲜使用的日本古称。有关日本的最古文献是《汉书·地理志》,其中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的记载。朝鲜高句丽广开土王碑已称日本为“倭”。日本的五王也自称“倭国王”。日本使用“日本”两字是在天智朝以后,中国则在唐朝以后。虽有一种说法认为“わ”是很早与中国通交的筑前怡土(いと)的变音,但在大陆各地也有许多称为“倭”的集团,因此有必要从中国对“倭”字的用法来解释。

  倭奴国王印 福冈市东区志贺岛出土的金印。1784年(天明4年)发现,福冈藩主黑田家收藏。为边长二点三厘米(汉尺一寸)的正方形,印身高零点八厘米,重一零八点七克。上有蛇钮,加印身计高二点三厘米。分三行刻有五个隶体字“汉委奴国王”。有各种读法,一般读作“汉倭奴国王”,认为这颗金印就是《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的东汉光武帝时公元57年倭之奴国王朝贡时接受的那颗印章。还有私印说和伪造说,但缺乏说服力,现为日本国宝。

  邪马台国 《三国志》的《魏志·东夷传》倭人条记载的倭女王国名。《魏志》记载,二世纪末倭有许多小国分立,邪马台国是统治这些小国的强大国家。女王卑弥呼统率周围的奴国和伊都国等许多小国,数次向魏朝贡。女王死后,统治力量为之动摇,后立同族的壹与为王,力图复兴。当时的社会由王、大人、下户、生口等各种身分构成。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负责政治、军事的男王,共同进行统治,大人协助。下户受王和大人的支配。生口是战俘,相当于后世的奴隶。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大和说与北九州说较有力,但因史料限制,尚无定论。





----
北京都快叫沙漠给埋没拉,还有什么骄傲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