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闲适中版』>>亲情思忆>>回忆母亲>>纪念母亲逝世35周年--母亲最后的日子

主题:纪念母亲逝世35周年--母亲最后的日子
发信人: wwwv(北京挚友会虎虎)
整理人: wwwv(2001-03-18 05:57:50), 站内信件
               纪念母亲逝世35周年--母亲最后的日子   
    这是我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最悲痛最不愿意讲的话题,要不是纪念母亲逝世35周年,虎虎绝对是不想提的事情。   
    昨天,虎虎听了一段评剧《刘巧儿》那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曲目之一,我是流着泪,回忆着母亲生前的样子听完的。   
    “小河流水,哗哗啦啦……”新凤霞的唱段,给我带到了1963年,在那个不平的年代里,出现了母亲爬在地下的情景,当时已经54岁的母亲,因长时间不敢出门,在家做弯了腰,压迫了中枢神经,她的下身逐渐失去了知觉,由于她患有精神病,拒绝西医治疗,使病情日益恶化,最后终于爬不动了。倒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过。   
    在我从小记事开始到母亲去世,没见过母亲没病的时候,可她从来没有被病魔吓倒过,什么病也没有呻吟过一声,至今我也不明白,她到死都是皱着眉头,咬着牙,她老人家是怎么硬挺过来的呢?   
    1963年开始,母亲在也站不起来了,因为她有精神病,疑心,怕见外人,更不允许外人接近她,我就担当起伺候母亲的重担了。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家壁垒森严,四门紧闭,由于她不能下地给我开们,我们家从此改跳窗户了,因为母亲手好使,还能打开窗户划,我和父亲天天几次出入家就要跳窗户了。记得当时,我和父亲跳窗户都有特定的姿势了,熟练的能闭着眼睛也能顺利的跳窗户了。就是没想到,这一跳就是三年呀!大概跳出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了吧?   
    母亲一病倒,所有的活,都是她用嘴说,我照着去做。不但要自己洗衣服,做饭,还要为母亲端屎到尿,最后就是洗尿布。伺候母亲是孩儿的责任,可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天天的干这些活,一干就是三年,说心里话,我也想去玩玩,我也干腻过,甚至还糊弄母亲,有时候就事论事随便涮涮尿布,就去晾干,还不愿意闻那股难闻的气味。这些就是我这个不孝的逆子所做所为。可是母亲从没抱怨过我。从记事到母亲去世。母亲没有打过我一下,骂过我一句,笑哈哈的批评我都很少,而且从来就没对我严厉过。   
    由于我一天天的长大,总想躲开母亲的视线,自由自在的出去和同学玩,可是,母亲真的是离不开我的。那时侯,学校少,学生多,我们每天都是半天上学,所以,我上学前要将母亲安顿好,才能放心的走,放学后。要赶快跑回家,给母亲收拾,母亲为了减少我的工作量,有意少喝水,减少排尿。每当我回忆伺候母亲最后的日子里的时候,总决得欠母亲的太多太了。   
    1965年,母亲破例同意一位和父亲很要好的猎友(打猎的伙伴)来我家,他是当地157医院的院长,外科专家,主任医师,看过我母亲的病之后说,应该立即手术住院治疗。母亲两年多和病魔做斗争,可能也感觉到很难战胜病魔了,就同意去医院住院,当然所有的病人,要统统搬走。   
    母亲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住了医院,当天晚上,就不许外人进了。但是医护人员还是同意进来的。   
    由于母亲身体太虚弱了,要先进行恢复身体健康的疗养,然后就手术,听说手术后,就能站起来了。我真为母亲能有希望恢复健康,而高兴。可是原定的治疗方案迟迟不能实现,原来老院长,刘大叔被撤职查办,下来打扫卫生,原因就是在“四清运动中”被查处有历史问题,他手术不成功的病历中有不少是贫下中农。就被以阶级报复罪,下放劳动了。自然母亲的治疗方案被改为保守治疗方案了。谁让我的父母亲都是贫农出身了?   




----
北京、广州社区《人到中年》>版主虎虎       
 邀请中年朋友和大家访问本版
《人到中年》版的主题是:中年人的童年往事、家庭、社会和爱情
欢迎大家访问精华区,请您能自觉围绕主题参加发文讨论 谢谢合作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