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_xiaoyao()
整理人: k_xiaoyao(2001-03-19 21:21:10), 站内信件
|
本报特派记者在美国独立调查———美科学家不认口服核酸
著名药理学家、前美国药理学会会长艾伦·康尼说:口服核酸不具
营养价值
(记者调查)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丁刚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媒体和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围绕核酸是不
是营养品展开了一场论争,论争的导火线是中国留美博士方舟子在网上发表了
中国核酸保健食品产业是一个骗局的文章。方舟子究竟是何许人?在美国,到
底有没有卖核酸营养品的?美国专家是否认为口服核酸有用?为了解答这些疑
问,我们请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丁刚进行了调查。
美国有没有卖核酸营养品的?
接到编辑的电话,记者立刻上网去查。先是进了美国最大的营养品连锁店
GNC的网站,没有查到。纽约曼哈顿GNC的零售店不少,第二天,我就到住处附
近的店里去查看。可我连说三遍“RNA(核酸)”,售货员好像都没听懂。于
是我只好去专供顾客查询的电脑里找,结果仍是一无所获。返回时路过一家连
锁小超市,见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专售各种营养品的柜台,绕着转了两圈,还
是没有找到。当天,一位帮助记者查找的生物学博士发来电子邮件说,既然GN
C都不卖那玩艺儿,看来颇能说明点问题。
记者又通过朋友向美国著名的保健营养品公司SOLGAR询问,得知该公司目
前仍在生产口服核酸,品名为RNA/DNA,成分是各100毫克。据该公司人士称,
此种营养品的作用是抗老化、增强记忆力。自1993年投放市场以来,虽没有中
断过生产,但销售量较小。目前消费者只能通过一些营养品零售店或网络订货。
相对于其他营养品,价格也比较便宜。250片装每瓶卖44美元,100片装卖19美
元。在雅虎的购物网上也能找到几种供口服的核酸,可以通过网络邮购。但说
明都很简单,有一种名叫“超级核酸”的说明写道:“我们的专家说核酸对调
节情绪和促进记忆力有利。”而另一家则对核酸的功能只字未提,只是说如果
要定购,必须按要求填写症状答问表。
专家怎么评价?
记者还直接和间接地采访了一些专家,他们的态度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比较谨慎地给予否定。美国著名药理学家、前美国药理学会会长
艾伦·康尼说,尽管现在仍有极少数人在研究口服核酸,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
取得什么令人信服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口服核酸不具营养价值。美国高等医
疗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刘芳博士与康尼的观点大体相同。她认为,口服核酸吃
了不会有什么坏处,但也不会有什么神奇的效用。
第二类专家对口服核酸的营养作用持绝对否定态度。美国老年化研究信息
中心的专家解释说:DNA和核酸口服后会被分解成其他物质,不可能进入细胞,
不会有任何益处。现在芝加哥一家公司工作的分子生理与生物物理专业博士胡
艳芳说,进补核酸,与进补胆固醇相比,有什么不同吗?从生物学角度上讲,
两者都很重要。但从人体的合成功能上讲,正常人两者都是能合成的,不存在
短缺的问题。从“食物进补”的角度说,胆固醇还更易被直接吸收,核酸甚至
不能被直接吸收。有人说,反正吃核酸吃不死人。但我们为何要无端加重肝、
肾的负担呢?新泽西凯恩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张元林博士则认为,正常的人不会
缺少核酸,所以不需要“补”核酸,口服核酸无益处。美国著名营养学家杨中
枢说,人们平时吃的食物里有足够的核酸。买口服核酸是浪费钱,不如拿这个
钱去买新鲜的肉、鱼等食物。
记者在美国出版的营养书籍《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完全指南》一书中
查到了有关口服核酸的评价,说“口服核酸补充剂无用”。在“谁需要补充更
多的核酸?”一栏里,写的是“NOONE(无人需要)”。摘要还说,所谓核酸
具有“增强体力”、“增加记忆力”、“延长寿命”等多项功能其实是“未
经证实的推测”。记者还在网上查到了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主持人柯林斯的一
段话。他在给中学生的演讲中说,将核酸当作一种维生素服用,这种观点是荒
唐可笑的。
对于中国一些专家时常提及的口服核酸营养理论的发明人本杰明·富兰克,
记者也做了一些查证。富兰克提出这个理论是在70年代,最著名的一本书是《
无老化饮食》(NoAgingDiet),在亚马孙网站上还可查到,但已经绝版。据
读过此书的一位专业人士介绍,富兰克声称,在动物身上的试验证明,服用核
酸可以延长30%—50%的寿命。但这位专业人士同时又说,从富兰克提出理论
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假如真有这样好的效果,恐怕美国满大街都在卖核酸
了。《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完全指南》这本书对富兰克的评价是:“科学
界并不接受他的结果,因为这些结果未能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
美国人买保健品,正反意见都听
记者了解到,美国的保健品市场也十分火爆,像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都
属于热销产品。与药品管理不同,保健品无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严
格检验。虽然没有严格审查,但美国厂家推出新产品时也都比较慎重。道理很
简单,假如消费者服用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可能会起诉厂家。如起诉成立,
厂家会受到重罚。在美国,每种新的保健营养品上市,总会有专家提出不同看
法,或是警告消费者要注意副作用。美国的消费者一般在购买一种新的保健品
时,也总会听听两方面的意见,再作抉择。
记者又接通了方舟子的电话。他说他还在写这方面的文章,他最感愤怒
的是有些人在偷换概念。比如说,“核酸是个宝,人体不能少”,这话从
字面上看一点也没有错。方舟子说他从来没有要贬低核酸的作用,他要说的是
口服核酸无益。如果国内的某些专家要想推翻现有教科书对核酸的评价,最好
还是先做试验求证,然后将结果向世界公布。拿没有证实有效的东西让消费者
去口服,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方舟子强调的另一点是,核酸类药物和“核酸
营养”无关。目前开发的一类核酸类药物属于核苷酸类似物,其药理是用核苷
酸类似物阻碍肿瘤细胞中核酸的合成,达到抑制肿瘤增长的目的。这和“核酸
营养”完全不是一回事。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198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
者艾莲女士曾经运用一种核苷酸的天然类似物研制出了治疗某些癌症和病毒的
药物。
记者在发回此稿之前,又收到方舟子的电子邮件。他将刚刚收到的美国科
学家华森(有译为沃森)的来信转发给了记者。华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N
A双螺旋结构,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华森在信中说:“我
从未允许珍奥核酸公司使用我的或弗兰西斯·克里克的照片。他们歪曲了我的
观点,因为在我们的膳食中,无需补充核酸。”
在采访中,许多专家都告诉记者,核酸加工后用于制药,发展前景十分广
阔。中国的科学家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核酸应用于制药的研究,花费大量的人力
和物力去研究口服核酸,只能是浪费。这非但不能使中国的营养学研究走向世
界前列,最终反会把中国的市场拱手让给人家。
方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方舟子原名方是民。据他本人讲,方舟子原为笔名,因为用得多,真名反
倒被人们忘记了。他1967年9月生,未婚。1990年中国科大生物系毕业,后到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毕业后又做了两年博士后。他现在是
个体户,也就是美国人常说的“合同工作者”,他为美国一些生物信息公司做
咨询。在美国,这样的个体工作者很多,他们的年收入也未必比固定工作者低。
方舟子的两位同学黄静华博士和胡艳芳博士告诉记者,方是个有主见的人,
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最大的特点便是不随和主流,不怕得罪人。方曾
在美国著名的生物研究所工作过,凭他的学历和在一些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
的文章,要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固定工作并不难。记者了解到,方还有一个基因
专利,因与治疗艾滋病有关,已被药厂采用,每年可得到不少专利费。
方舟子说他1993年起就开始上网,至今每天还要在网上工作四个多小时。
他主持的“新语丝”已成为海外著名的中文网站(http://www.xys2.org),
日页读数已达到40多万。他还是一些杂志和报纸的专栏主持人。方舟子说:“
1998年我回了一趟国,这是我出国后第一次回国,感触很深,最大的感触是自
己的专业对目前的中国没什么用处。回到美国后,便脱离了研究工作在家写书。
”眼下,方舟子最热衷的是“学术打假”。
---- 岂能尽入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让我们把科学进行到底
附庸风雅者请进
对进化论有兴趣,那请进
欢迎光临自然科学版
三思科学论坛
三思言论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