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hbmy(重要吗)
整理人: daiqisi(2001-03-15 13:42:58), 站内信件
|
明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的一些地区性政权,
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
前后共历十八年。
弘光政权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初三
由马士英、史可法等拥立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
日即帝位,年号弘光。
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王朱长洵长子。初封德昌
王,进封世子。崇祯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农民军扫荡北
方,故明宗室南逃,朱由崧流亡淮上。时南京之明残余势力集
结在一起,议择君以定南都,然后誓师北上。在以谁为帝的问
题上,出现了拥潞王与拥福王之争,最后马士英恃势逼史可法
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弘光政权是帮明大官僚军阀派系斗
争的产物。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阉党余孽,
贪赃枉法,与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顺治二年三月,宁
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起于武
昌,进逼南京。时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
扬州城下。随后,清军渡长江,克镇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芜湖
依黄得功营。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
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获,解除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
灭。
隆武政权 顺治二年(明崇祯十八年,1645年)闰六月初
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
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
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
朱聿键,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崇祯五
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离南阳获罪,弘光时赦释。顺
治二年五月避乱经杭州,适南都已亡,郑鸿逵等迎之入闽。隆
武政权建立之初,俨然有所作为,集廷臣议抗清战守,规划以
兵十万防镇,十万出击。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诏亲征,影响颇
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响应抗清号召。然而军
政大权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郑芝龙手里,隆武本人也为其挟制,
实际并无建树。顺治三年七月,清军攻下浙东浙南,即挥师南
下,郑鸿逵弃仙霞关逃回浦城。郑芝龙暗中与清军洽降,撤兵
还安平镇。福建门户敞开,清军追及擒杀,隆武政权灭亡。
鲁王监国 清顺治二年(明崇祯十八年,1645年)闰六月
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
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鲁王朱寿镛第五子。崇祯
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鲁王政权建立后,控制浙东绍兴、宁波、
温州、合州等地,拥有浙中义师及原明总兵方国安、王之仁部,
且凭借钱塘江天险,曾会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权腐败,热衷于
与隆武争夺皇统,势同水火。顺治三年六月初清军渡钱塘江,
迅速攻占绍兴,荆国公方国安拥兵十万不战而溃,朱以海出海
至舟山。清军迅速平定浙东。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
绍武政权 顺治三年(明崇祯十九年,1646年)十一月初
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扶立朱聿键之弟
唐王朱聿钅粤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李成
栋部攻入广州,朱聿钅粤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四十一天。
永历政权 顺治三年(明崇祯十九年,1646年)十一月十
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等拥载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
为永历元年。
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在
大西、大顺农民军与之联合抗清下,统治台湾及中南、西南数省。
后因内战一蹶不振。顺治十五年四月,清军三路进攻贵州,年底
进入云南。顺治十六年正月永历帝狼狈西奔入缅甸。顺治十八年,
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俘永历帝。次年四月,永历帝与
其子等被吴三桂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