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纸 的 镣 铐----《卡夫卡谈话录》读后感

主题:纸 的 镣 铐----《卡夫卡谈话录》读后感
发信人: dgwinner2001(人淡如菊)
整理人: xiur(2001-03-11 20:58:11), 站内信件
纸 的 镣 铐
            ----《卡夫卡谈话录》读后感
  但凡爱好外国文学的,都必然听过卡夫卡的大名。我读过他的《变形记》和《地洞》等一些短篇,很想试着看看《城堡》,但又怕自己缺乏耐性。满世界也找不到卡夫卡的传记,只好从图书馆借来他的随笔和谈话录来滿足一下好奇心。这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全集>第五卷“随笔.谈话录”,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卡夫卡的照片,我很喜欢他那张最后的遗照,卡夫卡享年41岁,这张照片看起来卡夫卡大约是三十多岁,头发短而浓密,浓眉大眼,眼睛大而有神,最特出是一对大大的耳朵,而且其顶端有些尖而外弯,极象电影中的精灵形象。他的外貌有明显的德国人特征(他是奥地利藉犹太人),但总的来说他非常英俊,超乎我想象。
  <卡夫卡谈话录>是由卡夫卡在保险公司的同事的儿子雅诺施编写的。记录了卡夫卡对文学,哲学,人生的独到见解。卡夫卡有独特的思考方式,他对现代工业文明充满怀疑和厌恶。他的语言一般深刻而简炼,可谓咳珠漱玉。卡夫卡对中国古代哲学很有兴趣,他曾在庄子的书里用铅笔框起了一段,这是庄子<南华经.知北游>中的一段,译文引用了古文原文,极不好明白,我意译如下“古代的人,外表变化而内心宁静;现代的人,内心惊恐游移而外表冷漠不变。只有君子可以表面随物变化而内心凝静不变。化与不化都安然顺从自然规律,和外界相安无事,参与变化如不妄自增加其变化。圣人与物相处而不伤物。不伤物,物也不能伤他。”如果把“物”当作“机器文明”来理解,那么就明白卡夫卡为何对这句话如此重视了,他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找到了共鸣。
  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无助感和危机感,他曾在小说里说过“一切障碍都能毁我”他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弱小的,是时代的牺牲品,在谈话录里他说:“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是生活,他们就象珊瑚附在礁石上那样,只是附在生活上,而且这些人比原始生物还可怜得多。他们没有抵御波涛的坚固的岩石,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石灰质外壳,他们只分泌腐蚀性的粘液,使自己更加孤独,更加软弱,因为这种粘液把他们和其它人完全隔离开来。”我觉得他好象是说我的境况。
  “世界向我们敞开,但我们却被赶进纸张堆成的狭窄深谷中。保险的只有我们目前坐着的椅子。我们按照尺子的直线生活,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迷宫。办公桌都是普洛克斯太斯之床,可是我们不是古典英雄,因此,尽管受苦,我们只是悲喜剧人物。”工业文明制造了千篇一律的人,毫无个性,我们也象流水线上产品。我们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只是陪衬品。
  卡夫卡说过“使人类痛苦的镣铐是办公纸做的”,我的手上也有一个这样的镣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