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irl.yingying(盈盈)
整理人: wwwv(2001-03-11 05:15:19), 站内信件
|
又是“7.28”。
多年来,每临近这个日子,我都会有一种冲动:写写我的母亲,写写我对母亲的思念。然而,一次次提笔,终又一次次地搁下--不愿触及那痛。
岁月如风般漫过心胸、掠过额头,有些曾经撕心裂肺的伤痛似乎被淡忘了,不留痕迹。然而那深埋的伤却依然是一触即痛,触即滴血。
母亲是在1976年那场大地震中与我的小妹一同离开我的,如今,距那个可怕的凌晨,那一个噩梦般的瞬间已有23个年头了。
那一年,母亲只有31岁,而我年仅8岁。如今,我也与母亲同龄了。
这些日子,母亲又一次次不期地出现在我的梦里,深深地凝望着我,还是当年的模样,还是当年的神态,然后幽幽地转身离去,从未容我仔细地再看看她的容颜,从未容我叫一声妈妈,叫一声妈妈......
妈妈,您去得太早,31岁的女人,生命正美丽,心底的花还没有完全绽放......
妈妈,您走得大匆匆,把我孤单一人丢在了人世间。妈妈,8岁的孩子怎能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母亲的呵护,8岁的孩子怎么能有童年?
可您终究匆匆地去了--只留给了我3座坟茔,并排在燕山脚下。
每年的清明时节,我都会去为您、为我只有6岁的小妹、为我可怜的生前身后都孤苦伶仃的太奶烧几张纸钱,培几锹新土。小时候,胆子大小,孤单一人走进那座山,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气呀。还不会用铁锹,我就用手捧,用小书包装,好心的过路人会停下来,帮我铲几锹松软的土,叹息着,离去。
每至清明,泪雨纷纷,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不变地面对着三座坟茔。
每至清明,我都能听到与母亲心灵的对话:妈妈,我来看您了,您看着我,不要离开我,您走了,我害怕。妈妈,您知道我胆子小,有您在这儿,我就不怕了。妈妈,您可听得见我的声音,您可看得见我在一天一天地长大吗?妈妈,没有您的日子我为什么不会笑、不会唱了?您为什么只带走了妹妹,您为什么不带上我?您说过,我是您的心尖,可您为什么留下我一个人过这没有您的日子?
妈妈,23年来世间的变化,您在那个世界里是不是也能真真切切地看到?那座您生活了31年的城市在历经了凤凰涅磐般的痛楚之后,崭新而美丽地与女儿一同成长起来,出落得婷婷玉立、气度不凡。
只是没有母亲的日子太苦,每一次回首都是泪水涟涟。13块钱或者只是别的孩子一个玩具、一件新衣,却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要上学、要吃饭、要买书……我是穿着妈妈的衣服长大的,花一样的年龄,没有新衣,只有一件件的回忆,让姥姥偷偷地流泪,让熟悉您的人见到我,就会吃惊地问:“你是小方的闺女吧?长这么大了?”然后是忍不住的泪水:“你妈妈是个多好的人啊,就是命太苦,又留下这么个苦孩子。”
妈妈,我不喜欢被人同情,我要挺直脊梁坚强地活着,我要让人们日后再提起我,会说:看人家小方的闺女,没妈的孩子那么要强……我要让您为女儿骄傲。
可是,妈妈,世间有太多的事是我无法也不能够抗争的。我可以跟同学们比成绩、比吃苦,可我却比不起同学们身后的支撑。他们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的,他们可以在那样的起点选择理想,而我却只能站在我自己的身影里。我不敢回头,身后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把我的孤独无助拖得更长;我不愿抬头,不愿正视我的无奈,我宁愿放弃选择我的理想,也不愿为我已所剩无几的关心我的人添一分负担。
选择理想,如愿地实现理想,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
我只能跨人师范的大门,只因为那里不交学费、不交书费,还给生活费。
后来就是听天由命的毕业分配,任人阻挠的工作调动。于是我知道,生活需要我忍受的还有一种痛苦,那就是无助。我是多么地渴望有一个人能帮帮我,哪怕他只是在我最苦的时候听听我的倾诉,哪怕他只是在我流泪的时候默默地看着我……
于是,我想给我的生命找一个依托,我想在万家灯火中找那一扇只为我而打开的窗,只为我而点亮的灯,让他抚慰我的孤独。就这样,在很多人不理解的唏嘘声中,我带着我的书嫁给了他,我那从8岁起就断了线的心之风筝,终于又有人牵系了。从此,我有了家,有了关心,有了扶助,我不再是一个人了。妈妈,您看到了他了吗?此后每年的清明节,他陪我去看您了,风雨无阻,年年不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