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lwaysliving(後生仔@粤黎越正.核凸)
整理人: cywx(2001-03-13 23:20:40), 站内信件
|
粤语方言俗称广东话、广州话、广府话、白话,是汉语七大方
言中的一大方言。它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有很多独特的地方,越
汉结合,古今兼并,妙趣横生,在近三千年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形
成了如今通行于广东、广西和香港、澳门地区,并随着海外华侨传
播到五大洲,全世界有约八千万人使用的粤语方言。
秦朝以前,广东境内居住的是南越族的先民。原土著居民有壮、
苗、黎、瑶等族,在汉文化进入很久以前,已有古越族语言。这种
古代越语属壮侗语系,语言学上称为“古台语”,至今还部分留存
在古越语的后裔,壮、黎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壮、侗语中,基本词汇
和语法结构与中原地区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周朝以后,楚国与岭南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楚人不断进
入岭南,楚方言开始传入,并与南越语发生融合,产生与南越语和
楚方言都、有所不同的语言,这就是粤语方言的前身。秦始皇统一
岭南后,大将任嚣率领五十万中原人进入五岭阻隔的南越,把中原
汉语言带进岭南。特别是南越王赵佗立国后,汉、越语言要相通,
人们要进行交流,中原汉语就如白纸上滴下的墨汁一样,逐渐向南
越人渗透。
中原汉人进入岭南,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湘(江)漓(江)
路线,一条是北江路线,再一条是沿海路线。
经洞庭湖流域,走湘漓路线,沿着西江及其支流进入广东的汉
民,多集中分布于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广东南部。他们的语言,
以广州话为标准。所以,使用粤语方言的地区以广州和珠江三角洲
为核心,主要分布在广东中部和西南部一带,广西的东部和南部,
还有香港和澳门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开发较早,是秦汉进军岭南所
经的路线,历史早期行政建置的地区,如广州府、南海郡。
三国时期,南下移民大量增加,尤其东吴以岭南为后方,加速
开发,粤语方言也更多地增加了中原汉语和吴越方言。
南北朝时期,更多的中原人南下,岭南越语与中原汉语不断融
合,南下汉人使用的汉语与中原汉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变化越来越
多,终于自成体系,形成粤语方言。
唐代,中原人大批迁入珠江三角洲,使粤语方言的分布范围继
续扩展,语言特色、词汇体系和语法结构得到增强和完善,粤方言
进入稳定阶段。
五代时期,岭南为南汉政权割据,粤语方言显示了更多的地域
特色。按其特色差异,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分为五片,即五个区域,
它们是: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勾漏片、吴化片。广府片,以
广州话为代表;四邑片,以台山话为代表;高阳片,以阳江话为代
表;勾漏片,以广西梧州话为代表;吴化片,以湛江话为代表。
宋代,中央集权有所加强,地方势力有所削弱。物极必反,反
而使粤语方言与中原汉语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原来汉化的基础上保
留大量古越语和楚方言,还吸收了一些阿拉伯、印度等外国语言的
因素,形成使用至今的粤语方言。
宋代以后,广州地位日益重要,粤语方言的分布地域越来越大,
连原本是客家方言的地盘,也流通粤语方言,如韶州(韶关)等地。
在社会交往中,各种方言都是相互影响、渗透和借用的,一般
来说,在各种方言中总是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方言占优势。
广州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传统上都以广州话作
为粤语方言的标准语言。粤语方言经过近三千年的变迁,形成了独
特的、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吸收大量外来语的粤语方言。
---- 冇用咖:讲出嚟都冇人知.
预咗啦:都冇人会睇啊!
搵食啫:睇下啦!唔睇?打祸甘嘅俾你啊!
犯法啊:打你就打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