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昨日足迹>>中国古代史>>面对历史——对历史本身的思考>>宋朝的问题何在

主题:宋朝的问题何在
发信人: steven__xu(望山)
整理人: daiqisi(2001-03-08 13:57:02), 站内信件
前些天跟网友聚会,胡扯了一通宋史,后来把想法整理出来,就正于高明
===============================================================

宋朝的问题何在

望山

从小时候听岳飞传,就开始对宋史感兴趣,后来读书越多,越发现探索宋史真相的难度。历史和小说长期混杂在一起干扰我们的思维,片面的民族主义和道德至上的社会舆论对我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形成巨大的压力。当英雄和坏蛋都已经被分配好了角色,你还怎么能指望演出跟剧本不同的故事呢?

我读宋朝的历史/故事,最主要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根本不能拿看待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眼光来看宋朝,那是一种不同的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宋代的工艺技术确实很高,而更发达的是商业、金融业,是组织社会生产的有效性。技术的先进,宋代不可能比清代更高明,可是北宋后期政府的财政收入,至少相当于清朝乾嘉盛世时候的财政收入,甚至可能更多。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北宋也比清朝中期更好一些(我怎么知道的?水浒的前面一些故事,都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林冲、鲁智深、武松,他们哪个是因为饥寒交迫而造反的?其实水浒108将,我也不记得有哪个面对过不能养家糊口的困境)再联想起北宋人口只有1亿左右,而乾隆末年人口有两亿,这样的对比就更令人震惊了。

北宋拥有100多万的常备军,综合国力举世无双,在军事行动中却连遭败绩,这一点中国的传统儒家史学无法解释,于是就归咎于昏君奸臣。可是细读当时的第一手文献,除了宋徽宗和他的宠臣蔡京、童贯,以及最终导致亡国的贾似道(我的个人观点,还包括文天祥,他不是奸臣,却是个勇敢的糊涂人)等人以外,很难确指哪些昏君奸臣做了什么重大的坏事导致社稷不保,即使秦桧,如果他没有冤杀岳飞(而是把岳飞贬到岭南去)的话,也很难批评他的所做所为一定误国。严格地说,宋朝的军事力量并不是特别弱,只是在几次关键的战役中失败。长期平均下来,可以认为宋朝的军力正好跟周围的敌对国家平衡。

我的感觉,宋朝的军事弱势,主要是民主国家面对强大的专制国家表现出的那种弱势。其实自古以来,除了美国以外,还没有哪个民主国家能战胜她的实行专制体制的对手,这是民主政治的内在弱点。说宋朝是民主国家可能夸张一点,但至少民主程度超过其他朝代很大距离,宋朝皇帝的权力主要表现为人事权,他可以从少数众望所归的高级官员(分属不同党派)中选择宰执,可以选择自己的私人秘书(翰林学士),还有负责劝戒皇帝的谏官和监察百官的御史,除此之外,皇帝的权力就非常有限了,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是形式,他必须尊重文武官员的职权,不能随意干涉。理解了宋朝的政治体制,很多历史的疑点就不显得那么古怪了。比如宋神宗看到流民图落泪,可是他不能叫王安石单独停止青苗法,王安石不会听他的,除非把王安石及其同党全部逐出朝廷,换成司马光一派的人,放弃整个变法成果。宋高宗明知秦桧跋扈,却不能撤换,因为秦桧是主和派的首领,要是把秦桧赶走,主和派剩下的人才干不足,撑不住大局,他最终将不得不让主战派上台执政。除了观察皇帝的行为,还可以从宋人的笔记中得到旁证,那就是宋人笔记普遍地大量讨论官制。当然,宋朝官制比较复杂,中间(王安石再任宰相的时候)又经过一次重大改革,可是许多中高级官员在职或退职以后,都觉得有必要把官制沿革记录下来,这个事实是很发人深省的,其他朝代从来没有关于官制的大量私人记载,元、明、清三朝也没有。我认为,这反映了宋代官员的职权普遍得到尊重,通常情况下不论职务高低,在其位者都能谋其政。

宋朝的军制也反映出民主国家的特征,枢密院就好象现在美国的国防部,三衙则相当于美国的五大军区,军队由文官控制,战略指挥主要也是文官担当,军官只负责战术指挥。有人说这种制度导致了军事力量衰落,其实没那么简单,南唐、北汉,甚至辽和西夏,都没有故意压制武将地位,可是他们仍然难以抵抗宋军的攻击,南唐和北汉都是两战而亡,辽和西夏则依靠坚壁清野、纵深防御的战法反败为胜。可以说,在宋徽宗之前,北宋的军事实力是强于辽和西夏的。至于北宋用岁币、岁赐来买和平,我的看法这是当时唯一的选择,除了这种贿赂对方统治者的手段,北宋还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发动长期战争,象唐朝平高丽那样,不惜代价地把辽国消灭,二是保持军事优势作为威慑而不出动,前者对辽国这样兼具农耕和游牧之长的国家是不太可能的(黄仁宇的观点),后者会在国内形成不安定因素,而且宋朝制定政策以经济为导向,这种策略跟支付岁币相比明显是不合算的(宋真宗预计岁币100万以内都是合算的,后来听说只许了30万喜出望外)。所以,岁币的事情虽然让许多人心里不痛快,却是无可避免的。

宋朝的政治体制一直维持到宋理宗后期,贾似道因为地位不稳固,他就向理学求助。理学一派原是变法后期出现的一支反变法派,他们的意识形态实际上跟宋朝政治体制的民主宽容的基本原则是对立的,所以一直受到主流政治家的排斥。贾似道执政时候,理学一旦得志,就利用其组织严密的优势,迅速把持了政府上上下下的要津,而且把理学变成官方哲学,通过科举控制知识分子,实行思想钳制。到了贾似道败亡前后,朝廷重臣几乎都是理学家。走到这一步,南宋其实只剩下革命和亡国两条路了,因为理学统治跟南宋的国家机器格格不入,只有象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那样才适合以理学治国。

================================

几点解释

我认为宋朝政治的基础确实是民主,当然12世纪的民主不可能和今天的理解一样,那时治国的理论依据仍是儒家经义,不象我们预先强调自由平等原则,国家的形式也仍是大一统的帝国,民主制度起源于对政治力量分配的实用主义的自发适应,是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心照不宣的共识。那样的民主制度肯定是脆弱的,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代皇帝和政治家尽心维护。当宋徽宗恣意妄为的时候,国家体制就被破坏了,后来理学兴起,民主体制再次被破坏,这两次分别导致北宋和南宋的灭亡。
我关心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传统史学无法解释宋朝的历史为什么跟唐朝显著不同,虽然两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非常相似,许多历史学家归咎于昏君奸臣,我认为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是不能接受的。第二个问题是宋朝虽然综合国力明显优于对手,为什么在长期平均看来,军事上一直正好跟对手保持平衡(我所指的对手是辽、金、西夏,三个经济和政治都跟汉族相似的国家,不包括蒙古),这种平衡一定有其内在的机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