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nz()
整理人: zizi_chan(2001-03-05 22:48:11), 站内信件
|
找一个爱你的人做丈夫,找一个你爱的人做情人”,这是一句十分现实的话。 如果透视
一下现实世界,就可以发现,以婚姻维系着的社会并不拒绝情人,尤其是经典情 人。
最最经典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创造出的。因为她的那本书——《情人 》,获得
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的《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
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 ,现在,我
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 人,与你那
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情人》就以这样的开头吸引了百万读者,本属“难懂的书”的《情人》, 打动了易感
的心。有谁,会爱着青春不再的容颜?那个爱着你25岁时美貌的人是否还爱你35 岁时“备
受摧残”的容颜?若真有这样的人,那种令人陶醉的快乐必然就创造了情人。
没有老套的琼瑶式的“水龙头”情节,没有歇斯底里的激烈冲突,没有什么 特别的情节
起伏,在交错的人称与变幻的语言剪切中,一段并不荡气回肠却让人回味再三的 情人故事就
组合了起来。只想要个肉体上的情人的她无法不把精神也寄托在他身上,这正构 成了《情
人》的经典之处:本以为这只是个情人故事而不是爱情故事,但主人公在最后一 刻却发现了
爱情:
“……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断定她是 不是曾经爱
过他,是不是用她所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 消失在沙中
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 他。”
这种以肉体之爱面貌出现的精神之爱,无悲无喜地让人心碎——《情人》与 情人的魅力
正在于此。
《失乐园》远逊于《情人》。其中的情人都是有了家庭的,道德上的讨论是 日本的国情
问题。它的真正逊色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性爱,而且透过这种性爱看到的只是 原始的回
归,而不是《情人》中那份压抑又深刻的“闷”。但《失乐园》中的情人,也可 以算得上经
典,因为是“理由充分”的婚外情——工作的失意与家庭的淡漠缝隙中挣扎出的 情人故事格
外地放纵,令片中的情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为之一死的爱情”。
最后,真的死了,如此坦诚赤裸地相拥且醉酒服毒而死去,真的让人心下恻 恻。片中最
后的镜头是茫茫大雪中两人远去的背影。以死来祭奠他们对生死的觉悟,这份“ 了无生意”
的感觉就如同漫天的飞雪一样覆盖一切,包括生命。他们最后的对话,十分让人 回味:
女:“我七岁时,在莲花池迷路,太阳下山,我孤单一人。”
男:“九岁时,爹给我买一双垒球手套,我乐极了,戴着它睡觉。”
女:“十四岁时,首次穿丝袜,双脚在鞋里滑动。”
男:“十七岁时,肯尼迪遇刺,我整日不离电视。”
女:“二十五岁时,家人给安排了结婚。”
男:“二十七岁时,生下女儿。工作太忙,没空去医院探望。”
女:“三十八岁的夏天,我与你相遇,坠入爱河。”
男:“五十岁时,我第一次为一个女人倾心。”
女:“三十八岁的冬天,我与你一起……永远一起。”
男:“永远一起。”
大雪覆盖了一切,他们的情、爱、欲都被深埋了起来,只留下一个飘雪的情 人故事。
最有名的情人,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人的本性体现于此。讲的不是情 人,而是
人。所以,不算经典情人,而是经典的人与性。
中国的,也许是《金瓶梅》吧,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谁都知道,不说也 罢。
-- 让我轻轻亲你一口
留下我的齿痕
作为爱你的凭证
给我你的鲜血
让我们彼此再也没有了寒冷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28.146.83]
|
|